關于申報2022年度西安市重大科技創新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專項項目(第一批)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西安市科學技術局近日發布2022年度第一批西安市重大科技創新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專項項目(以下簡稱“專項”)征集,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計劃類別

專項計劃體系共設置6大類項目,包括秦創原“三器”區域示范工程、秦創原創新平臺建設工程、秦創原機制創新改革促進工程、秦創原產業鏈強鏈補鏈工程、“揭榜掛帥”制技術攻關工程、秦創原政策包兌現獎補工程六類。

二、申報程序及要求

按照推薦申報、逐級審核、材料報送的程序實施。

(一)推薦申報。指南中發布的各類計劃項目通過線上和線下申報。線上申報登陸“西安市科技政策服務綜合管理系統”(網址:http://data.xast.cn:8080),進行注冊并登錄填報。所有類別計劃須在“西安市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庫管理系統”中填報(通過網址www.xaxmk.gov.cn,點擊“申報用戶”注冊登陸)。

(二)專項項目推薦及審核。需由區縣(開發區)組織推薦的項目,由所屬區縣(開發區)統一將推薦函和推薦項目匯總表(附件2)統一報送;其他項目單位須將申報材料直接報送市科技局項目受理地點。

(三)線下申報及提交申報材料。完成線上申報后,在線下打印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書,并將申報書與附件裝訂成冊,按時限要求報送至受理點。可行性報告、企業發展規劃、商業計劃書、項目實施方案等其他申報材料格式要素要完整,申報表格和編制提綱可在項目申報平臺下載。審核通過的項目須在要求工作日內報送紙質材料。

(四)申報材料裝訂及其他要求。申報材料簡裝成冊(一式五份)。以區縣(開發區)為推薦單位的項目,各區縣(開發區)科技管理部門、財政部門根據評審立項、推薦工作需要,可自行組織企業提供補充材料。

三、受理時間及地點

網上填報時間:2022年5月13日—2022年6月8日。

紙質材料申報受理時間:2022年5月20日—2022年6月14日。

材料受理地點:長安校區7號樓7431辦公室,科技處成果轉化辦公室。電話:88302617,郵箱:kaifa@nwu.edu.cn。

四、申報條件

(一)項目申報單位原則上是西安市轄區(含西咸新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能滿足實施項目所需的研發條件與經費保障,具有健全的科研與財務管理制度。項目負責人須為承擔單位的在職人員,并保證項目執行期內在職,且項目知識產權明晰。

(二)禁止多頭申報和重復申報,申報單位同一個項目只能通過單個推薦單位申報,不得多頭申報和重復申報。

(三)項目申報單位應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編制項目經費預算,除項目自籌資金外,項目單位應具備籌集科技計劃實際扶持資金與申請資金差額的能力,并須出具資金承諾函。

(四)實行科研誠信事前承諾,申報單位、項目負責人須于申報時簽署并提交《西安市科技計劃科研誠信承諾書》(附件3、附件4),嚴格遵守承諾,認真審核申報材料,杜絕夸大不實、弄虛作假。

(五)實施科研失信聯合懲戒,對違反科研誠信的單位和個人,實行項目立項一票否決,并按照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有關要求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實施聯合懲戒。

(六)申報限制。已經被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實施聯合懲戒的單位和個人不得申報或參與申報;已經獲得市級財政資金支持的同一項目不得申報;同一項目/課題不得重復申報本類別外其它科技計劃項目;已承擔在研(未驗收)市科技計劃項目的項目單位與項目負責人不得申報,“揭榜掛帥”制技術攻關項目申報單位與負責人不受在研項目/課題限制;承擔市科技計劃項目驗收不合格的,按照相關規定在規定期限內不得申報項目。

五、投訴建議

市科技局將積極做好政策咨詢和項目申報服務工作,嚴格執行工作紀律,并誠懇接受社會監督和投訴(西安市科技局機關紀委:86786659)。

六、其它說明

市科技局從未委托任何單位或個人為項目申報單位代理資金申報事宜,申報單位必須自主申報。凡是購買、委托代寫項目申請書的,或是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的,一經發現查實,即視為騙取財政資金,一律不予受理、取消申請資格或撤銷立項項目,并按規定嚴肅處理。市科技局將嚴格按照有關標準和程序受理,不收取任何費用。如有任何中介機構和個人假借我局領導和工作人員名義向申報單位收取費用的,請知情者及時向市科技局舉報。


科技處

2022年5月6日


2022年度西安市重大科技創新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專項項目指南


一、秦創原“三器”區域示范工程

為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決策部署,根據《西安市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3年)》和《西安市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2022年工作要點》,聚焦西安市九個方面重點工作,重點支持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示范平臺,加快推進各區有示范、鏈上有特色,實現全市“三器”平臺見效成勢,形成全域秦創原建設多點推進新局面。

(一)秦創原示范特色項目

1.秦創原“三器”示范樣板項目

支持方向:支持已納入省級“三器”示范項目的建設。(1)推進立體聯動“孵化器”建設,加快貫通全域創新資源,推動“政產學研金”有機結合,打造全方位復合型平臺,構建從研發到孵化、再到產業化的科創系統;(2)推進成果轉化“加速器”建設,通過競爭構建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實現科技成果與企業需求高效對接、創新產品與市場需求無縫聯接,為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力加速。

申報主體:區縣(開發區)

實施單位:科技企業

申報條件:須為省級明確支持的“三器”示范平臺,為在建項目,且項目執行期內總投入不低于5000萬元。

支持方式:前資助

執行期限:2年

申報材料: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請書、建設方案(附件6,含項目的預期績效)。須各區縣(開發區)統一組織推薦上報,附推薦函、推薦項目匯總表及推薦項目資金預算申請表(附件2)。

咨詢電話:86786492(立體聯動“孵化器”)

86786635(成果轉化“加速器”)

2.秦創原“三器”特色平臺(載體)項目

支持方向:(1)支持大學科技園、產業基地、新型研究院、創新中心等立體聯動“孵化器”和成果轉化“加速器”特色載體建設;(2)支持兩鏈融合“促進器”建設,圍繞我市重點產業鏈布局建設研發平臺、概念驗證平臺、測試平臺、孵化熟化平臺、專業化公共服務平臺等各類特色化和專業化創新平臺。

申報主體:區縣(開發區)、科技企業

申報條件:應符合“三器”平臺建設定位要求,為在建項目,對產業鏈具有較強的示范支撐作用,且項目執行期內總投入不低于2000萬元。

支持方式:前資助

執行期限:2年

申報材料: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請書、建設方案(附件6,含項目的預期績效)。西咸新區須統一組織推薦申報,附推薦函、推薦項目匯總表及資金預算申請表(附件2)。其他區縣開發區由企業直接申報。

咨詢電話:86786492(立體聯動“孵化器”、兩鏈融合“促進器”)

86786635(成果轉化“加速器”)

3.重大技術攻關集群項目

支持方向:推動雙鏈融合,圍繞西安市19條重點產業鏈,重點著眼傳統產業轉型、支柱產業升級、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中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需求,推進一批技術(產品)國產替代和關鍵原創技術集群研發,推出一批戰略產品,有效推動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提質升級和高層次人才團隊培養,有效促進產業上下游銜接、產業鏈條延伸或催生和打通若干個特色技術鏈條。

申報主體:產業鏈鏈主、骨干企業、科研院所

申報條件:集群項目包括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材料、工藝,以及重大創新產品研發等,具有重大影響力,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創新支撐;項目執行期內總投入不低于2000萬元,并具有實施項目的基礎和配套資金條件。

支持方式:前資助

執行期限:2年

申報材料: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請書、實施方案(附件8,子課題原則上不能超過10個,每個課題應明確主要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研究內容應突出技術先進性、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和替代產品指標;考核指標中技術和產品指標應精準且可量化考核,同時應提出課題知識產權、經濟和社會效益指標。)

咨詢電話:86786638

4.重大應用場景示范項目

支持方向:圍繞全市九項重點提升工作,支持在城市治理、產業融合、智慧園區、民生服務、雙碳等領域的重大場景,促進重大成果加速轉化和新技術迭代,推動城市發展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

申報主體:科技企業

申報條件:項目須為在建項目,投資規模較大,項目執行期內總投入不低于2000萬元,項目在所屬行業或應用領域中具有創新性、代表性、示范性和重大應用推廣價值。

支持方式:前資助

執行期限:2年

申報材料: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請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相關附件(附件11)。

咨詢電話:86786638(人工智能、增材制造)

86786636(其他產業)

5.秦創原(西安)服務平臺建設項目

強化西安科技大市場平臺交易、共享、服務、交流功能,加快平臺、資源的沉浸化、智能化和云端化建設,對企業、平臺、需求、技術、知識產權和人才等要素資源利用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推薦,優化科研成果挖掘、收集、篩選、分析流程,推動云實驗室建設和運營,提升平臺展示效果,實現與秦創原總平臺的高效互聯互通。

咨詢電話:86786635

根據工作安排,由市科技局組織實施。

二、秦創原創新平臺建設工程

(一)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項目

1.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

支持方向:圍繞我市重點和特色產業,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頭技術供給,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培育和發展提供創新服務。

政策依據:《西安市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市科發〔2021〕136號)

申報主體:圍繞西安市重點和特色產業鏈組建的創新聯合體牽頭單位發起,相關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成立的注冊在西安市的獨立法人單位;西安市重點和特色產業鏈“鏈主”企業、骨干企業。

申報條件:具備在行業應用領域的共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的能力,研究方向清晰,可為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提供創新支撐;在本產業領域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或省市領先水平,具有承擔并完成市級及以上重大科研任務能力;取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市級及以上研發平臺資格,具備良好的科研空間、儀器設施、技術人才、管理制度等條件,能夠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的建設、運行管理、技術研發、開放共享提供必要支持。

支持方式前資助

執行期限3年

申報材料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請書、西安市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方案(附件7)及相關附件。

咨詢電話86786492

2.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技術攻關集群項目

圍繞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的建設,發揮產學研各方優勢,聚焦制約我市重點產業鏈發展的短板和痛點,支持開展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和前瞻性技術集群攻關,促進行業成果轉化、產業孵化和高層次科技人才聚集,推動我市優勢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支持方向:支持市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圍繞平臺建設方向和建設任務,由牽頭組建單位負責凝煉本平臺集群攻關項目。集群攻關項目不得多于8項。

政策依據:《西安市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市科發〔2021〕136號)

申報主體:市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申報條件:對產業鏈的前沿技術、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材料及工藝等有迫切需求,并有清晰的技術攻關計劃;具有實施項目的基礎和配套資金;項目攻關成功后能通過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在行業內推廣應用,為企業孵化、培育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與科技服務,引領帶動重點產業和區域創新發展。

支持方式:前資助

執行期限:2年

申報材料: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請書、技術攻關集群項目實施方案(附件8)及相關材料。

咨詢電話:86786492

(二)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平臺)建設項目

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平臺(基地)建設,充分發揮中試平臺(基地)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支撐服務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支持方向:支持科研院所及行業龍頭企業圍繞我市優勢主導產業及重點產業鏈,建設中試平臺(基地),并面向社會提供技術優化、中試或小批量生產、性能測試等服務,推動新技術產品化及首臺(套)新產品研制。

政策依據:《西安市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平臺(基地)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市科發〔2022〕18 號)

申報主體:市級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示范院所,或與市級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示范高校聯合建立中試平臺(基地)的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產業鏈重點企業。

申報條件:

(1)申報單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注冊地、中試平臺(基地)等主要研發、生產場所均在西安市。

(2)中試平臺(基地)涉及產業領域、硬件設施、人才隊伍等有關要求見《西安市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平臺(基地)認定管理辦法(試行)》。

支持方式:前資助

執行期限:2年

申報材料: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書,建設方案及相關附件(參考附件6,具體要求見附件9)。

咨詢電話:86786635

(三)市級離岸創新創業平臺獎補項目

支持方向:對市級離岸創新創業平臺項目進行考核并獎補。

政策依據:《西安市離岸創新創業平臺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市科發〔2020〕77號)、《西安市科技人才創新獎補政策實施細則》(市科發〔2021〕83號)

申報主體:2020年認定的市級離岸創新創業平臺

申報條件:參加市級離岸創新創業平臺年度評估考核,且考核成績合格以上。

支持方式:后補助。

咨詢電話:86786492

三、秦創原機制創新改革促進工程

(一)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項目

為進一步發揮我市科教資源優勢,暢通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和企業技術創新渠道,以項目和人才團隊結合為抓手,加快實施秦創原“三支隊伍”建設,進一步做好產學研協同創新。

支持方向:圍繞我市19條重點產業鏈領域和我市人工智能產業領域,支持開展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應用場景示范、成果轉化的高校院所類和企業類團隊。

政策依據:《西安市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市科發〔2022〕17 號)

申報主體:高校院所、科技企業

申報條件:西安市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以項目的形式進行支持,按照項目承擔主體不同分為高校院所類及企業類。高校院所類項目主要支持圍繞推進高校院所成果在企業進行轉化及應用而組成的技術團隊;企業類項目主要支持圍繞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產品研制及技術改造升級等方面組成的技術團隊。同一名“科學家”或“工程師”只能參與一個隊伍的申報。

1.高校院所類

(1)團隊組成要求:

隊伍核心成員不少于6人,由一名首席科學家帶領相關科研人員組成,其中來自企業人員比例不低于50%。首席科學家應為駐市高校院所正式在編人員,在專業領域具有較強研究能力,具有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的能力,一般應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或同等工作經驗,主持市級以上科研項目2項且結題情況良好。其余人員應為高校院所正式在編人員及協作企業的正式員工,具有技術創新及解決企業難題的實踐經驗。協作企業注冊和納稅地應為西安市。

(2)項目重點內容:具有推進首席科學家的科技成果在企業轉化及應用為重點,由首席科學家牽頭組建團隊。有明確擬轉化及應用的成果,有成果轉化方面的詳細規劃,有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及穩定的合作協議,且團隊、校企之間的責權利明確。整個隊伍應有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案例,協作企業原則上不超過3家。項目由首席科學家所在高校院所作為承擔單位。

2.企業類

(1)團隊組成要求:

隊伍核心成員不少于6人,由一名首席工程師帶領相關科研人員組成,其中來自高校院所科研人員比例不低于50%。首席工程師應為企業正式員工,應負責企業研發部門或擔任相應職務,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在企業連續工作兩年以上,具有牽頭組織技術研發攻關的成功經驗,一般應在5年內主持完成過1項市級以上科學研究、技術攻關或技術改造類項目且結題情況良好。其余人員應為企業正式員工及高校院所正式在編人員,均具有解決企業技術瓶頸問題的基礎能力和實踐經驗。

(2)項目重點內容:以產學研合作攻克企業關鍵技術難題或推動企業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為重點,由首席工程師牽頭組建團隊。有明確的技術攻關指標,有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及穩定的校院企合作協議或簽訂有正式的技術合同,有可量化考核的績效目標。整個隊伍應有產學研協同攻關的成功案例,項目由首席工程師所在企業為承擔單位。

支持方式:前資助

執行期限:2年  

申報材料: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請書、可行性報告及相關附件(附件11,具體要求見附件10)。

組織推薦:高校院所類由本單位推薦申報,西安市成果轉化示范高校院所可推薦不超過5項,其他高校院所推薦不超過2項;企業類由各單位所在區縣、開發區科技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推薦,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一總兩帶”的“科學家+工程師”隊伍。所有推薦單位均需填寫《西安市“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項目信息匯總統計表》。

咨詢電話:86786636

(二)探索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項目

1.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項目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關于落實2021年度全面創新改革任務清單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21〕539號),陜西省科技廳等六部門《關于印發陜西省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推廣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經驗實施方案的通知》(陜科發〔2022〕7號)等國家、省、市全面創新改革文件精神,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并及時復制推廣。支持西北工業大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鼓勵部屬、省屬高校,復制推廣“三項改革”試點經驗,瞄準成果轉化難點堵點,突破原有制度機制障礙,促進科技成果“有權轉”“愿意轉”“轉得順”。

支持方向:

(1)高校和科研院所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試點;(2)科研機構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3)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

申報主體:駐市高校院所

支持方式:前資助

執行期限:1年

申報材料: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相關附件(附件5)。申報書應包含改革試點任務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細化推進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并以季度為單位,提出可考核的量化績效指標以及項目整體績效目標。

咨詢電話:86786635

2.科技成果轉化示范高校院所建設

圍繞支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著眼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深化推廣“一院一所”模式,建設概念驗證中心,推動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激活駐市科教資源,提升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水平。

支持方向:(1)探索實施“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2)圍繞我市主要產業鏈需求,建立概念驗證中心,綜合運用金融、技術、市場等手段,加快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3)支持有色院、光機所開展機制創新,并在有關科研院所深化推廣“一院一所”模式,加快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4)與龍頭骨干企業聯合探索人才培養“雙導師制”。

申報主體:已認定的市級科技成果轉化示范高校院所

支持方式:前資助

執行期限:2年

申報材料: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書、可行性報告及相關附件(附件5)。

咨詢電話:86786635

3.秦創原轉化孵化能力提升項目

圍繞支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著眼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加強科技型企業源頭培育,推動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激活我市科教資源,提高創新載體孵化企業熱情。

支持方向:(1)支持企業在秦創原總窗口孵化落地,實施核心技術攻關、產品開發、成果轉化、示范推廣、產業化等企業創新項目;(2)激勵省級以上大學科技園服務高校成果轉化,加大企業孵化和投后服務力度和積極性,支持孵化的高校成果轉化企業,加快創新發展。

申報主體:科技企業

申報條件:本次僅限西咸新區和省級以上大學科技園組織申報。西咸新區統一組織推薦的企業,須為2021年3月30日以后新注冊成立的科技型企業;大學科技園組織推薦的企業,須為2021年1月1日以后高校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的科技型企業。

支持方式:前資助

執行期限:2年

申報材料: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請書,可行性報告(含項目的預期績效)及相關附件(附件5)。西咸新區、大學科技園須統一組織推薦申報,附推薦函、項目推薦表及資金預算申請表(附件2)。

咨詢電話:86786636

四、秦創原產業鏈強鏈補鏈工程

圍繞創新聯合體的建設,發揮產學研各方優勢,聚焦制約我市重點產業鏈發展的短板和痛點,支持開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前瞻性技術集群攻關,促進行業成果轉化、產業孵化和科技人才聚集,推動優勢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一)創新聯合體技術攻關集群項目

支持方向:支持市級創新聯合體圍繞解決產業鏈技術難題和未來發展方向,由牽頭單位牽頭組織凝煉集群項目,聯合體共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或承擔企業委托的技術攻關項目;集群攻關項目不得多于8項。

政策依據:《西安市創新聯合體組建及管理辦法(試行)》(市科發〔2021〕113號)

申報主體:市級創新聯合體牽頭單位

申報條件:對產業鏈的前沿技術、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材料及工藝等有迫切需求,并有清晰的技術攻關計劃;具有實施項目的基礎和配套資金;項目攻關成功后能通過創新聯合體在行業內推廣應用,為企業孵化、培育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與科技服務,引領帶動重點產業和區域創新發展。

支持方式:前資助

執行期限:2年

申報材料: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請書、技術攻關集群項目實施方案(附件8)及相關材料。

咨詢電話:86786638

五、“揭榜掛帥”制技術攻關工程

(一)“揭榜掛帥”制技術攻關項目

1.“揭榜掛帥”制項目

根據《西安市“揭榜掛帥”制科技項目實施和管理辦法》(市科發〔2021〕112號),實施“揭榜掛帥”制技術攻關項目。該項目聚焦“鏈主”、骨干企業發展的前沿技術、核心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重要工藝和方法等,且依靠自身科技力量難以解決的問題;攻關成功后能在本企業推廣應用,能夠顯著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帶動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技術需求常年征集通知已在市科技局官方網站發布(http://xakj.xa.gov.cn/kjdt/tzgg/619dfe68f8fd1c0bdc6d1805.html)。

咨詢電話:86786638

2.共性技術研發平臺“賽馬制”項目

為貫徹落實《科技部辦公廳關于營造更好環境支持科技型中 小企業研發的通知》(國科辦區〔2022〕2號)部署要求,加快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培育體系,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聚焦產業發展“卡脖子”的前沿技術、關鍵核心技術, 進一步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探索“賽馬制”,充分調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支持方向:市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組建單位提出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需求建議,形成項目清單,面向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以“賽馬制”形式發布,項目實施過程中,將通過“里程碑”考核,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后續支持方式。

政策依據:《西安市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市科發〔2021〕136號)、《西安市“揭榜掛帥”制科技項目實施和管理辦法》(市科發〔2021〕112號)

申報主體:2021年、2022年入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申報條件: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科研條件和穩定的人員隊伍等,有能力完成發榜方提出的任務;能對任務提出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可行方案,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咨詢電話:86786492

根據工作安排,另行通知發布。

六、秦創原政策包兌現獎補工程

為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秦創原總窗口建設的指示要求,促進成果轉化項目、創新型平臺、科技企業和高層次人才等創新要素在總窗口的集聚,加快總窗口政策創新、機制創新,形成一流創新生態。

支持方向:重點圍繞重大項目、創新平臺、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校地院地融合發展、雙創載體、“科學家+工程師”隊伍、高端人才引育和開展秦創原品牌活動等九大主要方向的建設項目,開展秦創原政策包兌現獎補工作,加快推動西咸新區秦創原(總窗口)服務體系和創新環境建設。

政策依據:《西安市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專項政策(總窗口)》(市秦創原〔2021〕3號)

申報主體:西咸新區

支持方式:后補助

執行期限:1年

申報材料:項目說明、補助項目及補助資金清單及相關佐證材料。

咨詢電話:86786635(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86786899(開展秦創原品牌活動)


所有項目須依據《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市科發〔2020〕19號)執行,項目經費使用須依據《西安市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市科發〔2020〕159號)執行。




< 上一篇

關于轉發陜西省科技廳《關于征集2023年度陜西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的通知》的通知

科技部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綠色生物制造”“前沿生物技術”“主動健康和人口老齡化科技應對”“中醫藥現代化”“常見多發病防治研究”“病原學與防疫技術體系研究”“生物與信息融合(BT與IT融合)”“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究”“生育健康及婦女兒童健康保障”“診療裝備與生物醫用材料”“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水資源與水環境綜合治理”“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社會治理與智慧社會科技支撐”“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等重點專項2022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