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西北大學在該校長安校區舉行建校119周年慶祝大會,總結成績、明確目標、表彰先進,激勵全校師生奮發進取、銳意創新、擔當作為。來自全國各地校友代表,西北大學全體校領導,師生員工代表和中省媒體記者出席大會。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主持大會。
會上,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程武彥簽署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西北大學關于聯合開展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工作合作框架協議書》,并為教學科研實習基地揭牌。雙方將立足于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領域,共同推進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進步,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在119年的發展歷程中,一代又一代西大人艱苦創業、砥礪奮進,始終扎根祖國大地,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讓“公誠勤樸”的校訓精神薪火相傳、延綿至今,構筑起西大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成為西北大學生存發展的血脈根基。
郭立宏在講話中指出,撫今追昔、展望未來,西北大學走過的崢嶸歲月不容易,付諸的偉大實踐了不起,前行的腳步也必將鏗鏘有力。在今后一個時期,全校上下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以變應變、守正創新,善于在時代洪流中抓住歷史機遇,努力建設一個更有動力、更有活力、更有質量的西北大學。郭立宏強調,新征程上要堅守好西大精神。他號召全體師生校友攜起手來,以優異成績為雙甲子校慶獻禮,在新征程上奮力開啟西北大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地理系1956屆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地理水文學家劉昌明,歷史系1982屆校友、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王子今,化工系1988屆校友嚴建亞獲得西北大學第五屆杰出校友玉蘭獎,王亞杰、郭立宏為獲獎者頒獎。西北大學自2015年起專門設立玉蘭獎,用以表彰西北大學杰出校友。
會上,劉昌明院士感慨地說:“今天是我這一生中最為榮譽的日子之一!我從母校走出的六十多年時間里,在科學研究方面,特別是水文學、水資源學上做出的成就都歸功于母校西北大學。”與會領導為陜西省教書育人楷模、師德師風先進集體、師德師風標兵、師德師風先進個人,2021年教學獎、科研獎、人才獎、基礎教育獎頒獎,為從事教育工作滿30年工齡的教職工頒發榮譽證書,為優秀教師和先進工作者頒獎。
2022年,西北大學將迎來建校120周年。大會還舉行了西北大學120周年校慶年啟動儀式,發布了120周年校慶標識、120周年校慶預告片。西北大學將以“學術校慶”“合作校慶”“情感校慶”為主線,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與全體西大校友和關心支持西北大學發展的朋友們一道,回顧歷史,展望未來,“致敬雙甲子,奮進新時代”。
甲子雙逢,十紀崢嶸歲月;國運共襄,百廿奮斗歷程。”120周年校慶預告片以“拼圖”為主線,展現了西北大學兩個甲子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從陜西大學堂到奠基西北高等教育,從扎根西北服務新中國建設到新時代的雙一流建設。整個拼圖由120個小模塊構成,寓意著120周年的歷史與拼搏奮進。每一片拼圖,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都是一段自信自強、開拓進取的奮斗史。從清末學子到民國青年,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沐浴改革春風的時代驕子到新時代的新青年,一代代西大人與時代呼應,追逐夢想,以飽滿激昂的留下永久的傳奇。拼圖由西北大學藝術學院學生歷時3個月繪制而成。畫面濃縮了西北大學發展歷時中的重要歷程、人物和學術成就。往昔歲月如同秋風綿綿,徐徐而來,更彰顯了西北大學厚重的人文情懷和文化積淀。
西北大學120周年校慶標識以漢字“西”書法造型為基礎,融合阿拉伯數字“120”和漢字“北”書法變體造型,簡潔有力,蘊藏校名“西北大學”,體現120周年校慶主題。此外,標識將數字“120”字與“麗”字結合,靈動飄逸,寓意美麗西大一百二十年飽滿激昂的奮斗歷程,彰顯全體師生自信自強、開拓進取的奮斗豪情。
王亞杰在主持大會時指出,面向未來,西大人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毫不動搖,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彰顯辦學特色,在傳承創新中大力弘揚西大精神,執新時代奮進之筆,書寫西北大學發展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建校120周年。
原文鏈接:https://www.ccmapp.cn/ccmapp3.0/index.html#/shareDetail?action=opendetail%3Brichtext%3B1ee0f52b-9d16-461a-b330-ff1716c9bc3a&terminali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