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近日印發《關于批準建設第三批20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通知》(國科發交〔2021〕227號),由陜西省科技廳推薦,西北大學申報的“中國一中亞人類與環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正式獲批建設,成為陜西省首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西西新聞獲悉,“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是參照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國家對外科技創新合作最高級別平臺。實驗室的建設是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重要倡議,推進《“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根據“共建共享、需求導向、能力建設、示范引領”原則,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大科技發展需求、科研基礎條件與合作意愿,為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西北大學“中國一中亞人類與環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依托考古學A+學科和地質學世界一流建設學科,與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外高水平科研機構和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國內優勢科研院所聯合共建。實驗室聚焦絲綢之路地質構造演化驅動環境變遷的前沿科學問題,探討絲綢之路文明交往和環境變遷的歷史,開展微區成分分析、古DNA檢測、科學測年、文物保護修復、數字化復原、環境演化、動植物考古等方向科學分析及關鍵技術研究,揭示地質構造、環境變遷對絲綢之路文明發生、發展與演進的塑造和驅動作用,闡釋絲路沿線人群遷徙與融合、文明交流與互鑒對世界文明重大影響,為保護傳承絲綢之路多元燦爛歷史文化風貌,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
原文鏈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05635678665794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