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推進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發揮科技創新對科普工作的引領作用,推動科普理念創新、內容創新、手段創新和機制創新,激發全社會開展科普的活力,提升我市科普能力建設和公民科學素質,現發布2024年西安市科技計劃科普專題項目申報指南,并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項目類別及支持方向
專題一:優秀科普作品創作
方向一: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作品
支持方向:引導并激勵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普作品創作,加大對近三年我市獲得國家級、省級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及以上獎勵或科技部、陜西省科技計劃項目立項支持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的推廣力度,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科普產品轉化,向公眾普及科技創新成果。
考核指標:
1.作品內容兼具科學性、新穎性、可讀性,通俗易懂。
2.在市級以上報刊或新媒體上,發表相關科普文章不少于1篇。
3.制作科普宣傳視頻1個,視頻時長不少于3分鐘,利用線上平臺對公眾發布,線上推廣(累計網絡點擊量)不低于5萬人次。
4.組織科普活動和專家講座不少于5場,受眾人數不少于1000人次。
申報主體: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近三年獲得國家級、省級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及以上的牽頭單位或參與單位。
2.近三年獲得國家科技部、陜西省科技計劃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計劃等)支持并取得重大科研項目成果的牽頭單位或參與單位。
支持方式:前資助,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10萬元,擬支持不超過15項。
執行期限:申報之日起至2024年12月。
申報材料:項目申報書、實施方案和相關證明材料。
方向二:科普圖書
支持方向:聚焦“四個面向”,支持鼓勵原創科普圖書的創作與出版,廣泛傳播科學理念與科學價值,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
研究內容:1.科技成果類科普圖書,內容聚焦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西安市“雙中心”建設,關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材料等領域重要科技成果。2.圖畫類科普圖書,以圖像與文字結合的方式,結合漫畫、手繪等圖像表述手段,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
申報條件:
1.已成功申請ISBN編號準備2024年出版的科普圖書。
2.作品具有原創性,保證擁有參選作品的自主知識產權,不存在知識產權爭議。
考核指標:
1.項目執行期內圖書正式出版發行;叢書應為完成全部出版的成套作品,不接受叢書中的單冊或部分作品。
2.科技成果類科普圖書,公開出版物版面字數不少于15萬字,起始印數不少于2000冊;圖畫類科普圖書,公開出版物不少于300面,圖版數量不少于500幅,起始印數不少于2000冊。
3.作品內容兼具科學性、通俗性和趣味性。
申報主體: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
支持方式:前資助,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10萬元,擬支持不超過20項。
執行期限:申報之日起至2024年12月。
申報材料:項目申報書、作品提綱和相關證明材料。
方向三:科普微電影
支持方向:圍繞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生命健康、食品安全、應急科普、綠色雙碳、航空航天、前沿科技、農業強國等領域創制一部科普微電影并宣傳推廣。
考核指標:
1.內容兼具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要求科學原理客觀準確,語言表達通俗易懂,故事內涵豐厚生動,畫面制作優美精良。
2.制作規格為高清橫屏,1920*1080及以上,mp4、mov等主流媒體格式,微電影時長15分鐘以上。作品應在省級或市級電視臺播出或在國內主要視聽平臺上播出推廣。線上推廣作品應當取得網絡視聽作品上線備案號。
申報主體: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之一:
1.具有影視劇(微電影、廣告或紀錄片等)制作或公開播出經歷的單位。
2.取得《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的單位。
3.與上述單位合作創制的其他單位均可申報(須提供相關合作證明)。
支持方式:前資助,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30萬元,擬支持不超過8項。
執行期限:申報之日起至2024年12月。
申報材料:項目申報書(附劇本、拍攝計劃、播出計劃等)和相關證明材料。
專題二:“科普西安”品牌活動
方向一:西安市科技活動周主場系列活動
申報內容:按照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要求,組織、策劃、實施西安市科技活動周主場系列活動,包括啟動儀式、科技周科普展、西安市科普講解大賽等重點活動;制作、發布科技活動周科普宣傳視頻,對科技活動周系列活動進行宣傳報道。
考核指標:
1.舉辦西安市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
2.舉辦西安市科普講解大賽、西安市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
3.舉辦科普知識競答活動。
4.制作科技活動周宣傳視頻。
5.舉辦科技周主題科普展,參展單位50家以上。
6.市級以上報刊或網絡宣傳不少于5次。
7.“科普西安”及“科普西安精選”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2024年發布推文不少于200篇,短視頻不少于100個。
申報主體:具備市級及以上重大科技活動組織策劃實施工作經驗的單位。
支持方式:前資助,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150萬元,擬支持1項。
執行期限:申報之日起至2024年12月。
申報材料:項目申報書、活動實施方案和相關證明材料。
方向二:科普示范基地品牌科普活動
支持方向:支持已認定的西安市科普示范基地,發揮科技資源、科普場館和人才優勢,面向社會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打造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科普示范品牌活動。
申報內容:科普講座、科普競賽、科普表演、展覽展示、科普沙龍、科技志愿服務示范活動以及面向不同人群的常態化系列科普活動。
考核指標:
1.策劃打造1個主題鮮明的特色品牌科普活動,并開展系列主題科普活動不少于5場次。
2.開展科普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等“走出去”科普活動不少于10次。
3. 在2024年“科技活動周”和“科普日”期間舉辦活動應在3場以上。
4.相關活動總參與人數達到3000人次以上。
5.市級以上報刊或網絡宣傳不少于6次,其中“科普西安”公眾號宣傳不少于3次。
申報要求:項目名稱要體現擬開展的特色品牌活動主題。
申報主體:已認定的西安市科普示范基地依托單位。
支持方式:前資助,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10萬元,擬支持不超過35項。
執行期限:申報之日起至2024年12月。
申報材料:項目申報書、活動實施方案和相關證明材料。
方向三:區縣特色科普活動
支持方向:組織開展科技活動周、“科技之春”宣傳月、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周、網絡安全周等重點科普示范活動;結合世界讀書日、世界知識產權日、中國專利周、國家安全教育日、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防災減災日、西安生態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主題科普活動。
申報內容:科普講座、科普競賽、科普表演、科普培訓、展覽展示、科普沙龍、農技推廣、科技志愿服務示范活動以及面向不同人群的特色科普活動。
考核指標:
1.舉辦系列活動不少于10場次,其中舉辦區縣、開發區青少年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1項;鼓勵舉辦青少年科普講解大賽。
2.在2024年“科技活動周”和“科普日”期間應舉辦活動3場以上。
3.相關活動總參與人數達到2000人次以上。
4.區縣級以上報刊或網絡宣傳不少于6次,其中“科普西安”公眾號宣傳不少于3次。
申報主體:區縣、開發區科技管理部門。
支持方式:前資助,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10萬元。
執行期限:申報之日起至2024年12月。
申報材料:項目申報書、活動實施方案和相關證明材料。
方向四:青少年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支持方向: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激發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力,組織開展西安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服務教育“雙減”政策落地。
考核指標:
1.舉辦1個市級層面青少年科技創新類品牌大賽。
2.活動總參與人數達到300人次以上。
3.市級以上報刊或網絡宣傳不少于5次,其中“科普西安”公眾號宣傳不少于3次。
申報主體:高校院所、企事業單位。
申報主體要求:具有承辦市級及以上科技類、科普類大賽的組織策劃實施工作經驗的相關單位。
支持方式:前資助,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30萬元,擬支持不超過3項。
執行期限:申報之日起至2024年12月。
申報材料:項目申報書、活動實施方案和相關證明材料。
方向五:中小學校園科普活動
支持方向:支持引導我市中小學校結合自身特色,充分利用各類科技資源加強科學教育,豐富科學教育方式及內容,組織開展校園科技節、校園科技周、科學探究等活動,鼓勵學校聯合西安市科普示范基地共同開展進校園公益活動,推動優質科普資源服務“雙減”工作。
考核指標:
1.舉辦1次校園科技節或科技周,活動時間不少于5天。
2.活動參與學生人數達到1000人以上或學校學生總數的80%。
3.活動在“科普西安”公眾號宣傳1次。
申報主體:西安市轄區內中小學校,優先推薦西安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限項要求:區縣、開發區科技管理部門會同教育部門聯合推薦,其中,周至、藍田推薦不超過3所,西咸新區推薦不超過5所,其余區縣、開發區推薦不超過2所。
支持方式:前資助,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5萬元,擬支持不超過40項。
執行期限:申報之日起至2024年12月。
申報材料:項目申報書、活動實施方案和相關證明材料。
方向六:健康科普活動
支持方向:圍繞應急救護、精神衛生、營養保健、視力保護、慢性病防治、婦幼保健等領域,開展健康科普策劃實施與推廣。
考核指標:
1.圍繞本領域健康知識,編輯原創科普內容(推文、視頻)。推文應圖文并茂,不少于40個,累計閱讀量不低于10萬。制作科普微視頻8個,利用線上平臺對公眾發布,線上推廣(累計網絡點擊量)不低于5萬人次。
2.策劃開展線下科普宣講活動不少于10場,其中社區、學校、企業等宣講不少于6場,單場的宣講活動時長不低于60分鐘。在2024年“科技活動周”和“科普日”期間應舉辦活動2場以上。
3.打造一個本領域健康科普特色示范品牌或平臺。
申報主體:三級甲等醫院、市屬醫療衛生機構。
限項要求:同一單位限申報一項。
支持方式:前資助,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15萬元,擬支持不超過10項。
執行期限:申報之日起至2024年12月。
申報材料:項目申報書、活動實施方案和相關證明材料。
方向七:科普傳播創新型活動模式探索
支持方向:聚焦五類重點人群,策劃組織創新型科普傳播活動,開發針對性強的高質量公益科普內容,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探索形成可借鑒、可推廣的科普活動新模式,在提升科普活動的社會參與度、影響力和群眾滿意度方面打造創新實踐樣板。
考核指標:
1.策劃的科普傳播活動模式具有創新性,在內容策劃、活動形式、參與聚合、平臺建設、傳播方式、影響效果等方面至少體現三處模式創新。
2.項目以線上活動為主的,制作科普節目不少于8期,每期節目時長不少于12分鐘,并在電視臺或主流網絡平臺播出。項目以線下活動為主的,舉辦線下系列活動不少于10次,在2024年“科技活動周”和“科普日”期間應舉辦活動。
3.活動須以推文或短視頻形式進行線上推廣,累計網絡點擊量不低于10萬人次。
4.打造一個可持續的公眾參與科學的特色服務活動品牌或運營組織。
5.總結相關科普傳播的規律經驗并形成學術成果,發表相關論文1篇以上。
申報主體要求:具備參與過大型科普活動和開展過創新型科普活動的組織經驗或科普傳播學術研究基礎的相關單位。
支持方式:前資助,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30萬元,擬支持不超過5項。
執行期限:申報之日起至2024年12月。
申報材料:項目申報書、活動實施方案和相關證明材料。
二、有關要求
1.項目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須符合《西安市科技計劃科普專題項目資助管理辦法(試行)》(市科發〔2023〕20號)基本條件。
2.項目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須符合《西安市科技計劃誠信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規定,于申報時簽署并提交《西安市科技計劃科研誠信承諾書》。
3.已經獲得市級財政資金支持的同一項目不得申報;承擔在研(未驗收)市科技計劃項目的項目負責人不得申報;承擔市科技計劃項目驗收未通過的項目負責人,在規定期限內不得申報項目。
4.市科技局將做好政策咨詢和項目申報服務工作,嚴格執行工作紀律,并誠懇接受社會監督和投訴。市科技局未委托任何服務機構提供項目申報服務。監督電話:86786659。
三、申報程序
1.線上申報。科普專題項目須通過“西安市科技政策服務綜合管理系統”(網址:https://data.xast.cn),注冊登錄后線上申報。
2.資料報送。項目通過審查后,項目申報單位在管理系統下載《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書》及有關附件,裝訂成冊一式五份按時報送。
四、時間地點
本次征集的項目受理時限安排如下:
網上申報截止時間:2024年3月6日
紙質材料受理截止時間:2024年3月6日
材料受理地點:西北大學長安校區7號樓7420室
學校聯系方式:
電話:88308971 18091190921
政策咨詢:西安市科技局農村科技與社會發展處
聯系人:盧小勇,86786674
申報系統技術支持:尹國平,88405549
科技處 校科協
2024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