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轉發陜西省科技廳《關于發布陜西省“兩鏈”融合重點專項第一批揭榜掛帥課題榜單的公告》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接陜西省科技廳通知,為切實解決制約陜西重點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問題,提升科研投入績效,根據陜西省科技廳《實施科技項目“揭榜掛帥”工作指引》有關規定,擬采用“揭榜掛帥”方式實施一批“兩鏈”融合重點專項攻關課題。現發布第一批課題榜單,面向全國公開征集解決方案和承擔單位。

一、課題榜單

序號

專項名稱

課題榜單

需求方

1

新能源與智能汽車

自動駕駛在線自學習感知系統

陜西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

混合動力商用車整車驅動與制動一體化控制器研發

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

3

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及其高性能控制技術

西安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

寶能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4

氫燃料電池電堆冷啟動技術

陜汽集團商用車有限公司

高端機床

800mmX800mm大扭矩大負載搖籃轉臺

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

高精高效磨齒機主軸數字化裝配技術

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

7

高端集成電路和先進半導體器件

低功耗高電壓高效率電源管理技術

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8

光子集成與光子制造

面向航空發動機葉片氣膜孔精密制造的超快激光智能化柔性成套產線集成技術

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二、揭榜要求

(一)共性要求

1.每個榜單任務擬支持課題1 項,可下設子課題。

2.榜單申報“不設門檻”,省內外申報單位均可。揭榜方與需求方不存在關聯關系。

3.項目負責人無年齡、學歷和職稱要求,在揭榜攻關期間,原則上不得調離或辭職。

(二)個性化要求

詳見“兩鏈”融合重點專項揭榜掛帥課題任務(見附件)

三、揭榜程序

(一)有意向揭榜的單位,可登錄陜西省科技業務綜合服務信息系統(網址:http://ywgl.sstrc.com/egrantweb/),線上填報《揭榜掛帥項目可行性方案》,可行性方案應涵蓋張榜需求的全部內容,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征集時間:自張榜之日起至202173117時截止。

(二)陜西省科技廳和需求方共同組成專家組審查揭榜方資質,評估項目可行性方案。

(三)需求方選擇與揭榜方對接,達成共識的簽署合作協議。根據項目需求,協議可對指南要求作適當微調。需求方無法確定唯一合作對象的,在征得揭榜方同意后可采取“賽馬制”,平行啟動,以最先達標的揭榜方為優勝者,其余揭榜方自動淘汰。

(四)揭榜結果向社會公示。無異議的項目,需求方與揭榜方作為聯合承擔單位與陜西省科技廳簽訂項目任務書。

(五)項目實施完成后,由需求方組織專家進行現場驗收并出具驗收意見,陜西省科技廳委托具備相關資質和檢測條件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驗收。

四、誠信要求

揭榜方、需求方在技術攻關或成果轉化的過程中,應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嚴格遵循科研誠信、科學倫理等有關規定,堅決杜絕弄虛作假、串通控榜等不良行為。對存在違規現象的責任主體,按照國家和陜西省科研信用管理相關規定處理。

五、聯系方式

高新技術處:武鵬,029-87294225

資源配置與管理處:范孟慧,029-81294717

技術支持:4001616289029-81776038

 

附件1

“新能源與智能汽車”重點專項揭榜掛帥課題任務

任務一:自動駕駛在線自學習感知系統

需求背景:智能網聯汽車的感知能力是限制其廣泛商業應用的主要瓶頸之一。隨著近些年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感知能力得到極大地提高。但當前基于深度學習的智能網聯汽車感知算法和環境感知系統普遍存在誤報率和漏報率高的問題。為了滿足自動駕駛汽車在開放道路環境行駛過程中,可根據運行環境有針對性地降低感知系統的誤報率和漏報率,本項目擬研制一套能夠在運行過程中實時進行自學習的感知系統,實現感知算法的快速迭代和感知能力的持續提高。揭榜方應依托需求方提供的車載感知計算裝置,研發在線自學習感知系統軟件,進行算法能耗及實時性優化,最終為需求方提供可集成的車載L3級及以上自學習感知系統。

研究內容:研究自動駕駛感知功能在線進化學習技術,研發模型與數據聯合驅動的高效迭代求解算法,研究自動駕駛系統的高實時車載計算裝置,構建包含陜西地域場景的自然駕駛數據庫,開發通用的自動駕駛感知性能評估模型。

考核指標:

1.交付物:自動駕駛在線自學習感知系統。

2.技術指標:

1)車載計算裝置運行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算法模塊時,單位功耗算力≥2Tops/W,主要功能模塊平均延遲<150ms

2)典型場景的自然駕駛數據庫樣本數量≥10000個;

3)在線學習系統的更新周期≤30min,多傳感器融合條件下,車輛目標檢測70m范圍內5%誤差精度,同時達到90%mAP3D檢測性能;

4)自動駕駛感知性能評估模型的準確性≥90%

經費預算:不超過300萬元。

知識產權歸屬:需求方和揭榜方在合作過程中各自提供的技術要求、資料、數據等,其知識產權歸提供方所有;在合作過程中,雙方共同研發的技術成果和知識產權歸需求方所有。

時間節點:2021年至2023年底,執行期不超過30個月。

其他要求:揭榜方應具有多傳感器融合仿真、實驗、設計、開發,感知處理及計算平臺研究經驗,具備自主開發商用自動駕駛系統的能力。

需求方聯系方式:

陜西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29030231

任務二:混合動力商用車整車驅動與制動一體化控制器

需求背景:為滿足混合動力重型商用車高效、安全運行,需開發適用全運行工況的整車驅動與制動一體化集成控制器。針對現有控制技術環境適應性差、制動協調性不穩定、集成度不高,急需解決運行工況構建、高效能量管理、智能驅動控制、駕駛意圖辨識、機電液復合制動協調控制、驅動與制動一體化集成控制等核心技術,最終為需求方研發一套適應于全行駛工況的混合動力商用車控制器,實現混合動力汽車整車高效安全運行和控制器制造成本小于1萬元的要求。

研究內容:面向商用車輛應用場景,基于運行大數據構建細分市場的商用車輛行駛工況;針對混合動力商用車整車動力性需求研究混合動力商用車整車能量管理與智能驅動控制技術;研究商用車輛駕駛人制動行為與制動意圖辨識理論、行駛工況辨識與車速預測技術;研究混合動力重型商用車用液力緩速器參數優化與高效控制技術;面向長大下坡路段開展混合動力商用車機電液復合制動系統匹配與協調控制技術;形成混合動力商用車整車驅動與制動一體化集成控制系統。

考核指標:

1.交付物:開發1款機電液一體化制動系統工程樣機;開發1款集整車驅動與制動一體化的混合動力商用車控制器;研究成果應用于混合動力商用車上。

2.技術指標:構建不少于4種應用場景的商用車輛細分市場行駛工況,大數據與行駛工況特征參數相對誤差小于10%;行駛工況辨識誤差小于5%,車速預測準確率大于90%;一體化控制系統降低整車電能消耗率≥18%(綜合行駛工況)。

經費預算:不超過300萬元。

知識產權歸屬:需求方和揭榜方雙方在合作過程中各自提供的技術要求、資料、數據等,其知識產權歸提供方所有;在合作過程中,雙方共同研發的技術成果和知識產權歸需求方所有。

時間節點:2021年至2022年底,執行期不超過18個月。

其他要求:揭榜方應具有電動汽車驅動、制動控制及新能源商用車整控制方面的研究經驗,擁有混合動力商用車整車性能實驗場地及相關實驗裝備者優先。

需求方聯系方式:

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19929030231

任務三:電動汽車用驅動電機系統及其高性能控制技術

需求背景:驅動電機系統是純電動乘用車的核心技術之一,其技術水平直接影響整車性能。隨著純電動乘用車集成化、智能化、高效化發展,對驅動電機系統的功率密度、運行效率、控制技術等要求不斷提高。當前國產驅動電機系統大多沿用傳統底盤技術,電機、減速器、驅動器的一體化程度較低,導致驅動系統能量密度和運行效率不高。為了提升國產純電動乘用車的動力性、經濟性等關鍵性能指標,急需研制一套高能量密度和運行效率的驅動電機系統,開發相應的高性能控制技術,提升國產驅動電機系統的整體性能。

研究內容:以永磁同步電機為基礎,研究高功率密度、高效率,輕量化的電動汽車高性能動力電機;針對高功率密度電動汽車用電機控制器,研究全數字化電機高性能驅動控制技術:包括深度弱磁技術、抗積分飽和PI技術、解耦技術、無傳感器位置檢測技術等控制技術和直接轉矩控制技術;研究轉矩脈動、噪聲振動、可靠性與耐久性等性能優化技術;面向集中驅動的新能源乘用車動力系統應用需求,開發高性價比的關鍵零部件和成套電機驅動系統;研究數字化電動汽車驅動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設計以及評測方法。

考核指標:

1.交付物:開發50-80kW驅動電機系統工程樣機;完成一套高性能永磁同步電機控制系統工程樣機。

2.技術指標:開發50-80kW驅動電機系統工程樣機,符合QC/T 1069-2017電動汽車用永磁同步電機驅動電機系統標準,電機峰值功率密度≥1.8kW/kg,電機最高效率≥95%

經費預算:不超過300萬元。

知識產權歸屬:需求方和揭榜方雙方在合作過程中各自提供的技術要求、資料、數據等,其知識產權歸提供方所有;在合作過程中,雙方共同研發的技術成果和知識產權歸需求方所有。

時間節點:2021年至2022年底,執行期不超過18個月。

需求方聯系方式:

西安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寶能汽車集團有限公司,18509232019

任務四:氫燃料電池電堆冷啟動技術

需求背景:為了滿足氫燃料電池汽車大范圍推廣應用與安全性能保障,需針對氫燃料電池電堆模擬研究單電池冷啟動時的多場耦合特性,通過數據分析與實驗驗證,研究電池堆冷啟動時各單電池溫度變化特性及對冷啟動的影響。由于氫燃料電池電堆工作溫度高于常規溫度,難以在室溫下迅速啟動,因此急需開展通過外部輔助加熱以實現氫燃料電池電堆冷啟動的科學研究,以優化燃料電池在低溫條件下的啟動策略并進一步提升燃料電池低溫冷啟動關鍵技術。該項目最終為需求方提供-35℃下外部輔助加熱冷啟動仿真程序與氫燃料電池電堆低溫啟動樣機1套。

研究內容:針對氫燃料電池電堆模擬研究單電池冷啟動時的多場耦合特性,內部溫度分布、生成水狀態及其動態分布情況;模擬研究電池堆冷啟動時各單電池(尤其端部)溫度變化特性及對冷啟動的影響;開發氫燃料電池電堆低溫啟動樣機。

考核指標:

1.交付物:-35℃下外部輔助加熱冷啟動仿真程序,氫燃料電池電堆低溫啟動樣機1套。

2.技術指標:實現冷啟動溫度≤-35℃,冷啟動時間:-25℃(±5℃)達到100%輸出功率時間≤180s

經費預算:不超過300萬元。

知識產權歸屬:需求方和揭榜方雙方在合作過程中各自提供的技術要求、資料、數據等,其知識產權歸提供方所有;在合作過程中,雙方共同研發的技術成果和知識產權歸需求方所有。

時間節點:2021年至2022年底,執行期不超過18個月。

其他要求:揭榜方應具有燃料電池仿真、實驗、設計、開發經驗,以及自主開發燃料電池電堆高精度數值方法的能力。

需求方聯系方式:

陜汽集團商用車有限公司,19929030231

 

附件2

“高端機床”重點專項揭榜掛帥課題任務

任務一:800mmX800mm大扭矩大負載搖籃轉臺

需求背景:通過對航空航天復雜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分析,針對鈦合金、高溫合金等難加工材料的切削要求,開發一款適合精密搖籃五軸臥式加工中心的大扭矩大負載搖籃轉臺,配置在需求方提供的臥式加工中心上。

研究內容:針對中小航空發動機整體葉輪、機匣大曲率結構復雜,材料難加工特點,構建大扭矩大負載搖籃轉臺數字模型,通過模擬仿真動態分析,優化搖籃轉臺的機構設計;研究搖籃轉臺大轉矩下高精度保障技術;開展大扭矩大負載搖籃轉臺裝配技術及性能測試方法研究。

考核指標

1.交付物:800mmX800mm大扭矩大負載搖籃轉臺1臺。

2.技術指標:(1)最大加工工件直徑:φ1200mm,工作臺承重:1000KG,工作臺水平方向承重:1000Kg,工作臺垂直方向承重:1000Kg。(2)工作臺軸向端面跳動:≤0.01mm,工作臺形式:A/B軸;A/B軸定位精度:6"A/B軸重復定位精度:3"B軸最大扭矩:3700N?MB 軸最大夾緊扭矩:4000N?MA軸最大扭矩:2x3700N?MA 軸最大夾緊扭矩:2x4000N?M。工作臺分度:A= +30°-120°B軸任意360°

經費預算:不超過300 萬元。

知識產權歸屬:本項目研發的搖籃轉臺及全套技術資料、知識產權歸需求方所有。

時間節點:202212月前交付。

其他要求:揭榜方應是之前牽頭或參與該領域工作的企業或研究機構。揭榜單位須針對指南提出的全部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進行申報,且應提供單位前期開展該項工作的證明材料。本課題研發的全套技術資料和研制的搖籃轉臺應提供課題需方。

需求方聯系方式:

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13909172830

任務二:高精高效磨齒機主軸數字化裝配技術

需求背景:磨削主軸是高精高效磨齒機關鍵的部件之一。主軸的制造裝配環節對主軸的性能及可靠性起決定性作用。目前,以經驗為主的裝配過程,無法完全保證磨削主軸設計性能及一致性要求。項目擬通過對主軸數字化裝配技術研究,建立主軸數字化裝配的檢測手段和流程,保證磨削主軸性能,提高主軸一致性。

研究內容:面向高精高效磨齒機主軸裝配過程,構建基于關鍵零件及裝配過程測量數據信息的精密主軸數字化裝配模型,研究基于數據與機理驅動的精密主軸裝配性能分析預測方法以及關鍵裝配工藝參數的優化決策方法,開展高精高效磨齒機主軸裝配性能測試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

1.交付物:高精度高效主軸裝配過程全尺寸測量儀1套。高精高效磨齒機主軸數字化裝配分析軟件1套。

2.技術指標:全尺寸測量儀1套,測量直徑范圍大于200mm,系統精度優于0.2微米,測量效率小于10分鐘/件。

經費預算:不超過200 萬元。

知識產權歸屬:發榜方和揭榜方雙方在合作過程中各自提供的技術要求、資料、數據等,其知識產權歸提供方所有;在合作過程中,雙方共同研發的技術成果和知識產權歸發榜方所有。

時間節點:2021年開始,研發時限為24個月。

其他要求:揭榜方已有技術就緒度達到5級以上,并具有相關第三方證明。

需求方聯系方式:

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15991075241

 

附件3

“高端集成電路和先進半導體器件”重點專項揭榜掛帥課題

任務:低功耗高電壓高效率電源管理技術

需求背景:電池管理系統模擬前端芯片是工業儲能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核心芯片,直接決定了電池電量SOC的精確程度、電池充放電次數和使用壽命。電池管理系統模擬前端芯片研究在國外起步較早,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車系統應用,解決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系統的可靠性問題,技術優勢明顯,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低功耗高電壓高效率電源管理技術是電池管理模擬前端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項目旨在研發適用于工業儲能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低功耗高電壓高效率電源管理技術,保障電池管理模擬前端穩定供電,獲得最優的管理精度。需求方可提供產業級工藝文件庫、設計軟硬件,及相關測試測量設備,支持揭榜方為電源管理芯片提供低功耗高電壓高效率電源管理技術。

研究內容:研究低功耗高電壓高效率電源管理技術,解決系統電源在復雜工況下的穩定性問題。

考核指標:

1.交付物:低功耗高電壓高效率電源管理芯片樣品不少于5只;低功耗高電壓高效率電源管理芯片全套設計圖紙及設計文檔。

2.技術指標:輸入電壓范圍:540V;輸出電流范圍:03A;靜態電流:10uA;峰值效率:95%;開關頻率:200kHz2MHz

經費預算:不超過100萬元。

知識產權歸屬:項目執行期間產生的成果及知識產權歸需求方所有,經需求方授權后,揭榜方可優先使用。

時間節點:2021年至2023年底,執行期不超過30個月。

需求方聯系方式:

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13110443733

 

附件4

“光子集成與光子制造”重點專項揭榜掛帥課題任務

任務:面向航空發動機葉片氣膜孔精密制造的超快激光智能化柔性成套產線集成技術

需求背景:為滿足航空發動機葉片氣膜孔精密加工需求,部署航空發動機葉片氣膜孔精密制造的超快激光智能化柔性成套產線。針對產線加工對象具有小批量多品種的特點,在產線集成過程中,急需解決自動排產、快速在線檢測、在機監測、混線生產等難題,大幅提升航空航天關鍵部件微結構制造的效率及良品率,為需求方研制的超快激光智能化柔性成套產線提供一套集成解決方案,促使產線實現不少于4種型號單晶/帶涂層葉片氣膜孔的大批量、無人值守混線自適應智造。

研究內容:針對超快激光智能化柔性成套產線一體化集成難題,針對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等小型零件制造的特點(多品種小批量),研究多批次小批量的混線智能排產技術;研究運功異形件計算視覺高精度近點定位、動態智能防撞預測模型與分類策略、防碰撞預警監控及快速反饋等技術,實現面向光子制造過程的干涉預警;研究基于光聲檢測的新型非侵入式無損檢測及自適應補償技術,實現對加工特征尺寸及形貌的動態監測與補償;研究產線異常處理與智能決策技術、運行狀態監控與自保護技術,構建離散行業網絡協同制造支撐平臺原型系統,研制全類型制造大數據智能分析算法,開發面向云定制的產品個性化需求管理和制造任務的調度技術,支撐超快激光智能化柔性成套產線具備無人值守混線自適應智造能力。

考核指標:

1.交付物:

1)聲光檢測的加工特征動態檢測裝置及自適應補償系統1套;

2)面向光子制造的光學防碰撞預警裝置1套;

3)離散行業網絡協同制造支撐平臺原型系統1套;

4)全類型制造大數據智能分析算法不少于50種;

5)多企業網絡化協同運行與決策云平臺1套;

6)申請軟件著作權不少于15項,申請發明專利不少于15項。

2.技術指標:

1)研制基于聲光檢測的加工特征動態檢測裝置及自適應補償系統,能夠實現對特征尺寸及表面形貌的動態檢測,檢測深>5mm,直接聲學分辨率<80μm,間接光學分辨率<6μm

2)研制面向光子制造的光學防碰撞預警裝置,監測范圍X方向300mmY方向400mm,對于吹氣模塊、傍軸相機及光學檢測模塊的預警距離分別為5mm10mm10mm。三維模型高度誤差≤4%,空間定位精度≤20μm,算法判定速度≤10ms

3)設計離散行業網絡協同制造支撐平臺體系架構,形成離散行業網絡協同制造支撐平臺原型系統,建立不少于 20 個工業微服務組件的組件庫;

4)開發不少于 50 種算法的智慧企業制造大數據分析算法庫,其中提升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質量方面的算法不少于20種;研制具有個性化、服務化和智能化等模式的制造大數據原型平臺,提供企業制造大數據分析算法庫;

5)開發多企業網絡化協同運行與決策云平臺 1 套,具備異構網絡融合體系架構。

3.經濟指標:在超快激光智能化柔性成套產線進行應用驗證,實現不少于4種型號單晶/帶涂層葉片氣膜孔的大批量自適應智造,整體效率提升30%,實現合同銷售收入1000萬元。

經費預算:不超過2000萬元。

知識產權歸屬:知識產權及源代碼屬于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時間節點:2021年至2023年底,執行期不超過30個月。

其他要求:揭榜方應在工業數據采集、制造大數據、監測診斷、誤差補償等領域擁有核心專利技術。優先選擇已成功在課題需求方向或相似目標成果上實現工程化應用的單位。優先選擇通過質量管理體系和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單位。

需求方聯系方式:

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029-88894625

 

西北大學科技處聯系方式:88302962

 

 

       科技處

                                                                     202167

 

< 上一篇

關于撥付2019、2020年度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與陜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經費的通知

科技成果轉化公示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