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
根據陜西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22年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通知》(陜教辦〔2022〕13號)文件要求,為加強受助學生的誠信教育、勵志教育、感恩教育,增強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進一步提升資助育人成效,喜迎黨的二十大的召開和百廿校慶的到來,現決定在全校開展2022年資助育人主題教育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對象
西北大學全體在校本專科學生
二、活動時間
2022年5月13日-6月13日
三、活動主題
青春獻禮二十大,百廿逐夢啟新程
四、活動內容
1. 開展“誠信為德,你我共行”誠信教育活動
各院(系)要將誠信教育與育人活動、疫情防控等緊密結合起來,以貸款學生誠信教育為著力點,積極發動學院和各類社會資源,邀請電信、金融、法律、公安等方面的專家,開展征信知識、金融知識普及教育、預防金融詐騙、電信詐騙和違法高利貸等方面的知識;其次結合校園文化建設、班級建設、學生社團、學生社會實踐等活動,將誠信教育融入專家講座、圖片展、知識競賽、舞臺劇、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中;切實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和金融安全防范意識,引導學生樹立珍愛信用、理性借貸的消費理念。
2. 開展“勵志成才,砥礪前行”勵志教育活動
各院(系)要注重學生價值引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理想和志向。一是加強榜樣引領及示范作用,加大先進人物及其事跡宣傳,用榜樣的言行和精神鼓舞學生,引導學生內化榜樣精神,開展“校園勵志人物評選”“參軍入伍事跡報告會”“優秀學生事跡風采展”等校園優秀典型事跡及活動;其次在學生中開展考研經驗分享、學習經驗分享、就業面試指導、學科競賽指導等內容的勵志成才宣講活動。通過不同形式展示學生資助工作成效,講好西大學生資助故事,提升學生資助宣傳感染力、引導力。
3. 開展“感恩自強,攜愛同行”社會責任感教育活動
各院(系)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人的宗旨,以黨的二十大召開和學校120周年校慶為契機,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意識和榮校愛校情懷,扎實推進受助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根據《西北大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后教育管理工作辦法》,受助學生每年參加義務勞動時間不能少于20小時,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不能低于2次,院(系)可結合工作實際,落實落細助后教育考核制度,引導受助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義務勞動和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其次開展國家資助政策宣傳,同時結合各類獎助學金申請發放為契機,加強感恩教育,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認可自己“受助”的基礎上,將感激之情轉化為一種回報之情,培養回報國家的意識,進而培養奉獻精神,引導學生樹立“當下受助,日后報國”的志向。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認真部署
各院(系)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活動的育人意義,根據學校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制訂學院具體可行的活動方案,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加強“線上”與“線下”聯動,充分發揮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育人貫穿學生資助全過程。
2.認真總結,及時上報
各院(系)要將實踐中的好做法進行梳理總結,打造各具特色的資助育人品牌和項目,形成院系活動總結報告,報告應包括開展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勵志教育活動、社會責任感教育活動三方面內容,寫明活動時間、參加人次、活動形式、活動內容、經驗做法及取得成效,要求語言簡潔、突出亮點,圖文并茂,字數不少于2000字。如有圖片、視頻等材料,可一并報送。總結報告需于6月8日17點前將電子版材料報送至郵箱1511217267@qq.com,紙制版材料交至學生活動中心324辦公室(需加蓋院系公章)。
3.積極挖掘,樹立典型
各院(系)要深入挖掘本院(系)獲獎受助學生(含退役士兵學生)在愛國、誠信、感恩、勵志、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典型事跡,形成書面材料(需附相關若干個人照片)或短視頻。書面材料字數控制在2000字以內,以第三人稱敘述,內容包括個人簡介和先進事跡。個人簡介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政治面貌、院系班級、獲得的資助項目和主要獎項等內容,先進事跡可從專業學習、學術研究、學科競賽、創新發明、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提煉,要求事跡真實典型、有較強的示范作用。短視頻時長不限,FLV格式,大小控制在100M 以內,學生應在視頻開頭簡要介紹姓名、政治面貌、院系班級、獲得的資助項目后,重點介紹自身先進事跡。每院至少報送1份典型事跡材料,并于6月8日17點前將電子版材料報送至郵箱1511217267@qq.com。
學生工作部(處)
202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