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北大學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與俄羅斯阿爾泰國立大學組成的北亞考古隊,在俄羅斯阿爾泰邊疆區克拉斯諾曉科沃區奇列塔村順利完成年度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頭蹄葬”,尕爾干塔類型墓葬
在為期三周的考古工作中,聯合考古隊系統發掘了4座墓葬。其中3座屬于早期鐵器時代(約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分別歸屬于巴澤雷克文化、卡拉-科賓類型和尕爾干塔類型;另1座則屬于中世紀的斯羅斯特金文化。
記者了解到,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卡拉-科賓類型和尕爾干塔類型墓葬,二者在阿爾泰地區均非主流文化類型。卡拉-科賓類型墓葬流行石棺葬具,其特點可能與中國新疆地區的石棺葬存在關聯;尕爾干塔類型墓葬即國內學界所熟知的“頭蹄葬”,其在阿爾泰地區的出現,則可能受到了中國北方文化的影響。“頭蹄葬”最顯著的特點是在墓室或墓坑中,只隨葬動物的頭部和蹄骨(有時也連著皮),而舍棄了動物的軀干、內臟和大部分肉,來象征性地代表一整只動物,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用或使用。
卡拉-科賓類型墓葬
除墓葬發掘外,聯合考古隊還對奇列塔村周邊河谷地帶開展了區域系統調查,新發現一批墓葬遺存,為后續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阿爾泰地區橫跨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四國,是草原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域,也是中心的重點工作區域之一。未來,中心將與阿爾泰國立大學在聯合考古、合作研究、人員交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更加廣泛的長期務實合作。
原文鏈接:
https://xafb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50816/7191951.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