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課 | 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教育

革命文物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和廣大人民群眾英勇斗爭、艱苦創業、頑強拼搏、砥礪奮進的光輝歷史。”在剛剛由中共陜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省文物局共同主辦,由西北大學、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聯合承辦的“2022年陜西省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培訓班”上,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授課,讓學員們從革命文物之中重溫黨的初心和使命,推動思政教育入腦入心。

豐富培訓授課內容

本次培訓班共分為現場教學和課堂教學兩部分。

在課堂教學環節,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宋凌云、國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副司長彭躍輝、省政府參事趙榮、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杰、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梁星亮、西安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袁武振等專家分別以“關于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的幾個問題”“用好革命文物資源,拓展高校思政工作格局”“守護精神標識,弘揚優秀文化”“中國共產黨在陜西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等為主題授課。

授課者從文化遺產保護、黨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角度進行全面講授,學員們圍繞“革命文物如何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進行分組交流討論。通過課堂教學及交流,加深了學員對黨史、革命文物以及高校思政教育的認識,促進了高校與革命紀念館的合作交流,拓展了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在現場教學環節,參加培訓班的學員先后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文藝紀念館和寶塔山、馬列學院舊址、陜北公學舊址等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黨委書記薛耀軍、延安魯藝文化園區主任劉妮、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教授曹琨等分別以延安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實踐、從延安文藝中堅定文化自信、重溫入黨誓詞踐行初心使命為主題,在革命舊址為學員現場授課。通過現場教學,深化了學員們對革命文物及延安精神的理解,堅定了理想信念。

革命文物融入教育

陜西是中國革命的沃土,擁有大量珍貴的革命文物。保護好、闡釋好、利用好陜西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使陜西寶貴的革命文物資源成為播種信念的“孵化器”、淬煉初心的“活教材”、筑牢底色的“指南針”。

依托陜西豐富的革命文物紅色資源,深入探索革命文物資源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新方式,引導廣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傳承紅色基因,培育紅色傳人,這是高校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此次培訓班以革命舊址現場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充分發揮好陜西革命文物資源在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進我省高校中青年思政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提升,為推動高校思政和革命文物工作貢獻更大力量。

學員們紛紛表示,要借此機會共同就革命文物保護與高校思政育人融合發展等問題展開深入學習和研討。不斷探索新時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傳播的理論與方法,積極推動陜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工作。

此次培訓班為期6天,全省各高校中青年思政課教師、各地市革命紀念館及革命舊址宣教工作負責人等60余人參加。


陜西19家單位入選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等八部門聯合公布了首批453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其中陜西共有19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此次公布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由教育部分別會同有關部門以現有基地(場館)為基礎分專題設立。其中:

會同科技部聯合設立科學精神專題實踐教學基地,陜西分別有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交大西遷博物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西北工業大學“科普中國”共建基地共4家。


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設立工業文化專題實踐教學基地,陜西分別有延長石油廠王石凹煤礦紅光溝航天六院舊址3家。

會同生態環境部聯合設立美麗中國專題實踐教學基地,陜西有光大水務(咸陽)有限公司1家。

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設立抗擊疫情專題實踐教學基地,陜西分別有西京醫院唐都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共3家。

會同國家文物局聯合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專題實踐教學基地,陜西分別有延安革命紀念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漢中市川陜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共4家。


會同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設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專題實踐教學基地有1家,是陜西省延安市扶貧經驗交流基地

會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設立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專題實踐教學基地,陜西分別有延安革命紀念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共3家。

八部門要求,入選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機構、人員、經費等有力保障;要積極與大中小學對接,開發特色課程,不斷增強實踐教學效果。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7hNpjG32SvC7VzxXMN5xvQ


< 上一篇

西北大學專題開展警示教育

最浪漫的校慶禮物“Xida”星!這顆小行星以西北大學命名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