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清涼山石窟:黃土高坡藏了一座小“云岡”

作為文物大省的陜西省,擁有數量眾多的石窟。在陜北延安就有一座被稱為“小云岡”的石窟——清涼山石窟群,尤為特別。石窟依山鑿石而成,自北魏開始,一致延續到明清時期,與中國古代石窟寺的開鑿與衰落相一致。2013年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涼山石窟群坐落于南北向的山崖間,在綿延一共的崖壁上,分布有33個石窟,類型齊全、形制眾多。目前對外開放5個石窟,分別為萬佛洞、三世佛洞、彌勒佛洞、釋迦洞、仙人洞。主窟萬佛洞石窟,中央臺基上泥塑三佛二弟子,中央臺基的左右是兩面接地通頂的巨大浮雕屏壁,以右邊屏壁外側的雕刻最為精美,上面雕刻著佛傳故事說法圖、涅槃圖,整座石窟內,鑿刻佛像上萬尊,此外,在眾多造像中,最常見、最富有代表性的是多達十幾龕的自在觀音(水月觀音),雕刻精美絕倫。在清涼山石窟中,還有特別的佛教中國化特征,這在北方地區并不多見。三號窟內主尊為明代雕刻的彌勒圓雕像,在2米高的蓮臺上,仰坐著1.8米高的彌勒佛。窟頂的藻井雕刻著道教的八卦圖和佛教的蓮花圖案,是佛道合一的標志。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工藝水平。

“洞窟上的石刻雕像實際上它反映了,信眾人群不同的需求。不僅僅表現出中國化特征,而且還表現出世俗化、民間化。說明洞窟開鑿由原來的皇家主導,轉移到了以民間為主導。表面上看,沒有關系,實際上是一種階層性的之間的一種接力棒。”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冉萬里說。

作為延安五大石窟之一的清涼山石窟群,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美學以及獨特的社會價值。

原文鏈接:https://www.kankanews.com/a/2022-08-19/00310212513.shtml

< 上一篇

視頻|陜西清涼山:石窟保護的基層之“困”

萬里路萬卷書 ——記著名秦漢史專家王子今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