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路丨清苦磨礪出的堅毅 是一生的財富

從渭南市合陽縣的一名農家子弟,到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院長,32年間,雷曉康用堅毅鋪就求學路,完成一個又一個夢想。而這一切的起步,則源于1990年的高考,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讓我們跟隨記者劉潔一起了解雷曉康的“高考路”。

說起三十多年前的高考,雷曉康記憶最深刻的是:難。雷曉康:“當時考大學還是很難的。當時首先是有一個預選,通過了預選考試,才有資格去參加高考。我們同班同學有很多,還都沒有資格去考高考。”

雷曉康在合陽中學度過了高中三年。他的家離學校十里地,一直住校。每人一塊60到70公分寬的床板,十幾個小伙子擠著睡在大通鋪上。學校只有一口井,冬天用深井打上來的水洗臉,冰冷瘆到骨頭縫里。每周從家里帶一兜饅頭、紅薯和地瓜當主食,一瓶油潑辣子和一瓶咸菜當副食,偶爾去學校食堂打五分錢、一毛錢的菜,改善一下伙食。

雷曉康:“如果老師下課晚的話,你首先是奔到學生食堂。廚房就把那個大籠屜就放到外面那個架子上,去的晚了,你的饅頭、紅薯和地瓜,可能就不見了;有些時候外面下著雨,你的饅頭就在雨里。”

和清苦的生活相比,學習的內容很豐富。雷曉康參加了文學社,和同學們一起組織讀書會,讀“枯藤老樹昏鴉”,一起寫下年少的詩篇。

和小伙伴們在操場上賽跑,是最好的放松。雷曉康:“在高中時候帶來快樂的。我特別愛好運動,我現在每天都去游泳,我覺得這是我紓解工作壓力、保持心態平衡的。但是我覺得這個種子是中學的時候種下的。”

當時,對于和雷曉康一樣的農村孩子來說,“上大學”是走出農門的唯一出路。除了周末幫家里干活之外的所有時間,他都用在了學習上。那時候,雷曉康的姐姐已經就讀于渭南師范專科學校英語專業,他就跟著姐姐一起背字典、練發音,因此他的英語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數學更是他的強項,1990年高考,數學滿分120分,他考了117分,單科成績全縣排名第一。雷曉康說,當時全班60多名同學,考上專科以上學校的不到10個人。

填報志愿的時候,他只有一個樸素的想法,雷曉康:“家里太窮了,就是搞經濟嗎,將來可能會掙錢,就選了一個經濟學專業。”

然而,雷曉康最終被調劑到了西北大學哲學系。面對這樣的結果,雷曉康沒有氣餒,反而更珍惜學習機會。他沉下心,認真學習專業課、積極參加社團活動,最終畢業的時候,他以優異的表現留校做了老師。

留校后,雷曉康那顆學習經濟的夢想種子,也開始發芽生長。雷曉康:“后來去讀碩士、博士,甚至我做博士后,都學的是經濟學。(20)03年,非典發生,我就轉型去做財政績效評價,成為我們國內比較早的一批從事公共衛生應急的專家。博士后出站之后,我就選擇去英國的蘭卡斯特大學的應用社會科學系(訪問)。你大學的專業可能不是你喜歡的,后面碩士、博士、博士后,有你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的時間,只要你努力,只要你認準了一個目標,往前去走。”

如今,雷曉康是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中青年社科拔尖人才,同時擔任了中國應急管理學會理事、陜西省人民政府立法專家等社會職務。雷曉康說,這一切的成就,都歸功于中學時代的清苦生活的磨礪,培養了他堅毅的性格。

在雷曉康看來,高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但也只是一種人生經歷。人生有多種選擇,每一種都有意義,追逐夢想的腳步,從來都不會停下。雷曉康:“我想給年輕的孩子們說,一定要學學哲學類的課程,邏輯思維的能力是我們受益終生的。大學是讓我們從高中階段進入到工作階段,重要地打磨我們的時間。所以,在大學里面,把自己各方面的知識、能力,不斷地進行提升。希望你們繼續努力,通過高考,進入心儀的大學,在大學里形成自己的人設、形成自己的三觀,成為這個社會一個有用的人,給這個社會做出有用的貢獻。”(起點新聞記者:劉潔)

原文鏈接: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076564

< 上一篇

全球連線|數字技術還原中國古代公主模樣

全省紀檢監察系統傳達學習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