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易俗社非遺文化留學生體驗營開營

5月25日上午,西安易俗社非遺文化留學生體驗營正式開營,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20位留學生走進百年劇社,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

秦聲飄揚與風共舞,這是秦腔的生命涵養;戲韻凝結與心交匯,這是文化的魅力所在。為什么學秦腔?學什么?又怎樣才能學好這門藝術?在開班儀式上,西安市外辦一級調研員曹燕萍向學員們現場講解:優美的秦腔一直是西安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中國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同時,秦腔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了西北地區人民的質樸,刻畫了多彩的民俗生活,包含的地方方言、服飾裝扮和民風禮俗以及經典的歷史典故和愛情故事,這些獨具特色的地區文化都值得每一位同學研究與學習。在為期兩天的體驗營中,同學們無法完全掌握這門藝術,但易俗社最優秀的秦腔專業老師將傾情教授,同學們將在回蕩著秦腔優美旋律的的易俗街區內學習秦腔藝術。


“秦腔的舞臺不止在戲院里、在電視里,更在田間地頭里,在城墻邊的公園里,在市井百姓的生活里。很多老人都能隨口哼上兩句。”西北大學埃及籍博士生艾小英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很感興趣,平日就喜歡徜徉在博物館與劇院之中,“通過參觀學習,我了解了更多關于秦腔藝術的故事,這是我所學習生活的城市里的‘官方’唱腔。以后我可以向親朋好友展示自己今天的所學,來一段更陜西的唱腔。”與艾小英一樣,來自西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20名留學生身著戲曲服飾,繪臉譜、學耍槍、練唱腔……換上戲服一對一的現場教學,學習氛圍十分濃厚。


西安易俗社非遺文化留學生體驗營作為慶祝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重要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之一。

活動由西安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主辦,西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演藝集團、西安易俗社和西安曲江易俗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在體驗營中,留學生們將在易俗社眾多表演藝術家指導下,參觀易俗社百年博物館、中國秦腔藝術博物館、秦腔器樂演奏、秦腔臉譜繪制、戲曲服裝體驗、秦腔表演與唱腔學習、戲曲化妝、秦腔常識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全方位感觸秦腔藝術的魅力。


< 上一篇

西北大學承辦陜西中蜂蜂蜜品質大賽頒獎儀式暨中蜂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研討會

五十六支隊伍同臺競技 第十二屆“文華杯”文化遺產知識競賽圓滿收官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