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張彥剛)3月10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本報秦聞新聞客戶端2021年10月28日報道的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張志飛教授帶領的國際團隊發現的地球已知最早的苔蘚動物(苔蘚蟲)化石,入選本次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寒武紀大爆發是地球上已知的最為宏偉的兩側動物生命爆發事件,在5.3億年前后的地層中,突然爆發性地出現了包括脊椎動物在內的幾乎所有的現生動物的早期祖先代表。其中包括了大型的捕食者和奇異的各種動物類型。但地質歷史中非常重要的動物門類—苔蘚動物門,在寒武紀卻一直缺乏確鑿的化石記錄。該門類個體微小,群體生活,模塊化生長,生態復雜,因此被認為是奧陶紀大輻射的產物。
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張志飛教授帶領的國際科研小組,通過酸蝕處理技術在陜南鎮巴縣小洋鎮小洋壩剖面燈影組西蒿坪段,發現了地球已知最早的苔蘚動物(苔蘚蟲)化石,研究發現兩側動物模塊化生長和群落分布比想象的要早得多,表明現代苔蘚蟲可能起源于群居的祖先類型而不是單體生活祖先。
該化石的發現進一步支持了舒德干院士團隊提出的“地球動物樹成型和三幕式寒武紀大爆發”假說,完善了寒武紀地球動物樹歷時四千萬年的構建過程,有效地銜接了地球動物三大亞界(基礎動物、原口動物和后口動物)爆發性、分階段出現的化石證據鏈。這一發現將苔蘚動物門的地質歷史從奧陶紀前推到寒武紀大爆發早期,前推至少5000萬年。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近幾年圍繞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持續深化改革,創新科研組織方式,推行揭榜掛帥制度,在科學原始創新方面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世界頂級刊物上發表。“十三五”期間,學校共有四項成果先后入選“中國古生物學年度十大進展”,此次是該團隊研究成果第五次入選,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中國古生物學年度十大進展”始于2017年,每年評選一次,該評選旨在激發古生物學者的科研熱情,宣傳我國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學各個分支方向上所取得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創新研究成果,同時,促進我國古生物學的科學普及,推動古生物學研究、科學傳播和化石保護工作。
該評選至今已舉辦六屆,每次評選均受到學界、社會廣泛關注,極大促進了我國古生物學的發展。每年入選的成果集中體現了我國科學家和我國科研機構在過去的一年中,在古生物學及相關研究領域所取得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重大科學成果,對于探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奧秘,加強科學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原文鏈接:西北大學科研成果入選“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sanq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