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2022年研考四門考試結束,絕大多數考生已全部完成了這場疫情下的特殊大考。在“應考盡考”的目標背后,有無數人的付出和堅守。西北大學考點和師生,在緊張又復雜的組考工作中,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就近借考:把考生所有的不確定都變成確定
家住在長安區的咸陽師范學院本科生陳同學,今年報考了西安科技大學的研究生。“考前一晚,我還在為怎么去咸陽市、到底能不能考試發愁。凌晨我就收到陜西省教育考試院緊急通知,說學生可以申請到距離最近的考場現場申請借考。我決定到距離最近的西北大學碰碰運氣。”
25日清晨,陳同學來到西北大學考點開始排隊查驗核酸和身份證明,進校后,不熟悉校園情況的她,在志愿者和指示牌的指引下來到三號樓。7點50分,她向考務人員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在核實了考生信息后,她8點20分進入了備用考場,啟用全國卷備用題。“坐到考場之前,我都不確定自己能不能考試,一路上的忐忑啊,真要急哭了。”陳同學說。
“能申請臨時借考的孩子,本身已經很不容易了。來到我們學校,肯定是要全方位服務好。”西北大學研招辦主任李海育說。第一場考試結束后,學校緊急聯系省招辦和西安科技大學說明情況,為考生調取后續科目自命題試卷。
在家門口就近借考、單人考場、兩個老師監考、調取試卷……陳同學沒想到自己的研究生考試會有這樣的境遇。“監考老師還安慰我,讓我不要著急調整心態好好答題。”走出考場時,陳同學連連道謝。
隔離考場:科學專業只為守護安全
西北大學的大多數隔離考場都設在桃園校區,4名C類密接考生和57名封控區考生通過點對點接送的方式在這里考試。西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寇楠介紹:“24日晚,我們接到最新的布考任務,需要安排更多的隔離考場來安置學校考點里封控區考生。學校緊急聯系了專業醫療機構開展形勢研判并制定了疫情防控預案。直到當晚23點,我們終于把考場信息通知到每一個考生。25日凌晨,工作人員又根據防控要求進行了兩次全流程演練。”
“我們的考場嚴格執行疫情二級防護要求,按照清潔區、污染區和半污染區三分區,兩通道原則,做到隔離考生閉環式點對點接送。”西北大學醫學院院長助理辛潔說。
西北大學桃園校區考區將閉環式考生通道與正常考生通道相分離。隔離考生上午在校外指定地點集合進行“預檢分考”,由醫務人員一前一后分組帶隊進入考場樓1層,按照“面對面、不接觸”原則,再由指定監考老師分別帶入考場。中午,隔離考生統一在考場內食用學校免費提供的午餐。在下午考試結束前,考生不能離開考場所在樓層。散考后,帶隊醫護人員將考生原路帶離考場,確認每一名考生均被專車接走。期間,考區嚴格做好每組隔離考生入考、離考獨立通道的秩序維護和消殺工作。
在隔離考場中也發生了一些特殊情況。西北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護理部主任王海雪說:“25日早晨,有一位考生因過度緊張,引發了一些不適癥狀。監考老師第一時間上報,經過場內專業醫護人員處置后,考生還是無法繼續堅持考試,場外醫務人員按照預案中的標準流程,將考生安全送離考場。”
西北大學考區隔離考場的考務和監考工作均由校醫院專業醫護人員承擔。“24日晚上臨危受命,我們的選擇只有義無反顧。兩天來,我們天不亮的時候領考生進入考場,確保他們公平、平安、順利的答題,不斷安撫他們慌亂焦慮的情緒。穿上隔離服、戴上口罩、面屏,我們呼吸會困難、行動會不便,霧氣也會遮擋住我們的視線,但是只要考生有問題,我們都會第一時間積極為他們解決。好在連夜的培訓和演練比較到位,我們圓滿完成了這次特殊的任務。”西北大學校醫院監考老師說。
“隔離不能隔心。在疫情嚴峻發展的特殊時期,我們用專業的防控知識全力保障學子們考試順利進行。我覺得使命很光榮!”辛潔說。
緊急支援:面對特殊與突發狀況的日常
疫情之下,陜西研考啟用許多個“平移考點”。其中長安大學調整考點——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考點是最早建設也是最為特殊的一個。20日上午,陜西省招生考試院成立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考點專班,西北大學在既是陜西省最大規模的考點、又是招生單位的情況下,緊急派出研究生院副院長馮建濤、教學辦公室主任段俊杰兩位有著豐富組考經驗的干部赴專班工作,全力支援。
10點接到任務,11點抵達省考試院,簡單動員后,馮建濤和段俊杰和其他高校被緊急征調的13名老師直接奔赴考點開展工作。從零開始,時間緊、任務重、人員不熟悉、信息不明確、突發狀況多、特殊情況多……巨大的壓力下,他們需要負責做好數據組、考務組和試題組的許多具體工作,“我們這群人,這周可能總共就睡了10個多小時。”馮建濤說。短短4天,他們和同事爭分奪秒,共同完成了182個考場的安排布置、監考老師選聘培訓、5423名考生安排(含長安大學社會考生4957名、省外滯留借考考生466名)工作。
研究生入學考試,難就難在自命題上,每個考生都有一套“專屬”試題。20日以來的每個深夜,段俊杰和同事們都會接到來自各省的考題,他們再一起分類到凌晨。直到24日凌晨4點,終于收齊分好了從31個省市、272個招生單位申請調送的20000余份統考題和自命題。段俊杰說:“如何把以往兩個月的考務準備工作時間壓縮到四天內完成,是對我們最大的考驗。用腳丈量每個考場,用心溝通每一位監考老師,用愛關注每一位應考考生。我們這是在親歷一場考研史上的奇跡。”
特殊情況一個接一個。省內市外的借考政策、臨時就近借考的政策一出,交大城市學院考點又成了“快遞中轉站”,將調來的試題進一步分送到考生新申請的考點。“情況每分每秒都在變化,調題分題的工作,一直持續到最后一場考試開考。”段俊杰說。
考試中,有報考某音樂學院的考生,需要能播放音頻視頻的單獨考場,接收現場命題開展創作;有殘障考生因為特殊原因寫字速度有限,每場考試需要延時進行;有原定來考又臨時到其他考場借考需要緊急調題;有就近借考的考生直接來到考點;有考生健康碼有變化,緊急組織上門送考……
“不斷有突發情況、特殊情況,這次研考工作的日常。我們盡全力保障,希望讓每一位考生順利考試。”馮建濤說。
馮建濤已于23日晚上回到西北大學承擔送考上門考生的考務工作,段俊杰將在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考點工作到29日,“把各招生單位的試題全部清點送出,這次的任務才算完成。”
“應考盡考,是呵護學子們的夢想,讓他們踏進社會之初感受到社會給予的最大善意和關愛;是幫助他們激發自己的最大潛能,擁有面對未來各種挑戰的勇氣;也是我們成全自己,重新喚醒庸常生活中那份擔當與夢想……”西北大學一位老師在朋友圈這樣寫。
原文鏈接: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acb48b35d4394e6b89138f294209d8ed
https://3g.k.sohu.com/t/n575195444?serialId=8a3e44bdf6185f9b9505ffa20efc4578&showType=&sf_a=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