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發現地球上已知最早苔蘚動物化石 它和苔蘚什么關系?

央廣網北京11月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近日,《自然》雜志以長文形式刊發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張志飛教授指導的博士生張志亮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化石證據揭示苔蘚動物門的寒武紀起源》,宣告在陜西南部鎮巴縣發現了地球上已知最早的苔蘚動物(苔蘚蟲)化石。這一研究成果被認為把苔蘚動物的起源又向前推進了至少5000萬年。

什么是苔蘚動物?為何苔蘚動物會在陜西南部被發現?研究苔蘚動物將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價值?

苔蘚怎么成了動物?

苔蘚動物之所以被稱為苔蘚動物是由于其外形與苔蘚植物非常相似。苔蘚蟲的表皮會分泌蟲室,蟲室又稱蟲房,是苔蘚蟲個體的收容室。蟲室與蟲室之間可以相互連接,連成片的苔蘚蟲從外形上看與苔蘚植物十分相似。苔蘚動物屬于水生生物,一般生活在湖泊或海洋當中。

最早苔蘚動物復原圖(央廣網發 西北大學供圖)

苔蘚動物個體極小,單個苔蘚動物的長度多在1毫米左右。雖然個頭小,但五臟俱全,消化道系統也十分完整,口、食道、胃腸、肛門等組織一應俱全,且多為外肛動物,肛門承擔著取食和排泄的功能。

苔蘚動物的生殖方式較為特殊,既可以無性生殖,也可以進行有性生殖。無性生殖的方式下,苔蘚動物可以快速形成群落,而有性繁殖生產的幼蟲可以多次變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形成群落的苔蘚動物擁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西北大學地質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志飛表示,苔蘚蟲雖屬于低級生物,但其群落的社會化程度較高。苔蘚蟲群落中,不同個體分工協作,部分個體專司生殖,部分個體承擔環境清理工作,還有一些苔蘚蟲專門抵御外來攻擊。

它們是怎么被發現的?為何出現在陜西南部?

此次的苔蘚蟲化石在陜西南部被發現。這里哪有苔蘚動物賴以生存的湖泊海洋呢?張志飛介紹,在5億年前,陜西南部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此次發現苔蘚動物化石的地層是寒武紀(距今約5.4億至4.8億年前后的歷史時期被稱作寒武紀)早期的地層,而在此之前,沒有研究或報道顯示寒武紀時期有苔蘚動物的生存蹤跡。

在該地層發現苔蘚動物化石后,張志飛團隊與來訪的外籍專家經由初步研究后達成了一致,認為該化石非常重要,有可能涉及苔蘚動物門類的起源問題,甚至涉及到該門類如何參與早期地球環境演化的問題。

苔蘚動物這么小,對生態有何作用?

苔蘚蟲是原始的、低級的生物,但是苔蘚動物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苔蘚動物是惡劣環境的征服者。早期的海洋沒有高級動植物生存,苔蘚動物就像先驅者,參與了早期海洋環境的變化發展。同時在海洋生態系統中,苔蘚動物不僅是魚類重要的營養來源,還能夠通過自身的取食和主動吸附來交接污染物顆粒或碎屑。

研究此類古生物,不僅可以追溯動物生命起源,解密生物多樣性的奧秘,還能夠為國際地層的對比提供關鍵依據,判斷不同國家的地層是否屬于同一時期。

對于苔蘚蟲等古老海洋生物的研究仍在繼續。張志飛表示,下一步的工作是要通過研究苔蘚動物來探究寒武紀時期到奧陶紀時期的歷史演化過程。張志飛將其研究總結為“了解地球,解密生命,以史為鑒,展望未來”。早期的微生物以及菌藻類動物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認為,只有理解地球的前世今生,才能為后續的發展提供依據。

原文鏈接:http://china.cnr.cn/xwclj/20211103/t20211103_525649936.shtml



< 上一篇

陜西發現地球上已知最早苔蘚動物化石 它和苔蘚什么關系?

央廣采訪張志飛教授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