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雙碳”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雙碳’目標既是中國向世界的莊嚴承諾,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肩負使命,要通過協同創新,持續為實現該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努力爭取碳中和的同時,我們要以創新鏈驅動產業鏈,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賽道。”

……

在中國承諾“雙碳”目標一周年之際,西北大學召開“碳中和愿景下的高校使命:西北大學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研討會”。本次研討會旨在整合資源,圍繞碳達峰碳中和,在基礎理論、工程技術和政策管理等方面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凝練科研攻關方向,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夯實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學院人才團隊基礎,打造西部地區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更好地服務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服務國家、地方綠色低碳發展需求,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我們要抓住國家‘雙碳’戰略的歷史機遇,找到科研主攻方向,力爭在碳中和技術領域形成高水平的綜合團隊,在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應對氣候變化戰略中發出西大聲音,貢獻西大智慧,提出西大方案!”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教授張國偉在致辭中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主動應對國際形勢”“多學科交叉凝聚力量”等3個方面闡述了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和碳中和科學技術問題研究的重要意義,并寄語西北大學師生。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西北大學副校長常江作了題為《碳中和道路的西大實踐》的主題報告。“‘雙碳’目標的提出,是西北大學‘十四五’科學研究和學科發展的重要契機。我們要發揮多學科交叉的優勢,緊密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技術和工程問題,以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為切入點,有組織地開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科學實踐,努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國家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智力支撐和創新保證。”他表示。

在大會報告環節,國家碳氫資源清潔利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任馬曉迅作了題為《“雙碳”戰略目標下碳氫資源低碳清潔高效轉化利用思考》的主題報告。他介紹了國內外化石能源消耗與二氧化碳排放的現狀、國內外碳中和目標、碳中和的技術、碳氫資源的來源及其清潔利用、西北大學二氧化碳捕集轉化利用研究與技術開發狀況等。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馬勁風作了題為《碳達峰碳中和對地球科學帶來的巨大機遇與挑戰》的主題報告。結合陜西的能源結構特點與溫室氣體排放現狀,他分析了陜西碳達峰碳中和面臨的難題,提出了有關優化路徑的建議,并結合國際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地學類轉型,給出了西北大學地學領域碳中和創新行動建議。陜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院長陳曦作了題為《碳天平右端的科技創新和產業機遇》的主題報告。他介紹了如何用工程化的手段掌控和駕馭碳循環,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在專題報告環節,30位不同研究方向的專家從生態碳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地熱能開發、生物質利用、氫能、化石能源清潔利用、溫室氣體核算、“雙碳”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轉型政策創新、碳中和知識產權解決方案、碳市場、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綠色智能制造等相關方向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多年來,西北大學在服務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重大戰略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據了解,西北大學將加快平臺重組、團隊整合和交叉融通進度,夯實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人才團隊基礎,力爭打造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服務國家地方“雙碳”達標的戰略科技力量。

原文鏈接:https://esb.sxdaily.com.cn/pad/content/202109/29/content_766929.html

 

< 上一篇

致敬考古百年 西北大學文博新生參加特殊“開學第一課”

西北大學考古學科“開學第一課”活動舉行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