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西北大學考古學科聯合張騫博物館開展2021級新生“開學第一課”活動。本次活動以“尋根鑄魂——致敬考古百年”為主題,為西北大學校慶系列活動之一。本次活動采取主分會場結合,在分會場參加活動的有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常江,城固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張騫紀念館黨支部書記張恬綸,城固縣張騫博物館館長崔紀軍,文化遺產學院院長馬健,以及教師和學生代表。在主會場參加活動的有西北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安萊學院院長溫睿,文化遺產學院、安萊學院黨政班子成員以及教師代表,2021級文化遺產學院和安萊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本次活動由文化遺產學院黨委書記李偉主持。



課堂伊始,會場全體起立,奏唱國歌。緊接著西北大學副校長常江發表致辭。常江向各位新同學表示了歡迎,向長期以來一直關心、支持西北大學和西北大學考古學科建設發展的城固縣表示了感謝!張騫墓作為西大考古的出發點,揭開了西北大學考古學學科建設的序幕,一代代西大考古學人堅定學術報國的理想,沐風櫛雨,青燈黃卷,用熱血和汗水書寫了中國考古事業的絢麗篇章。希望同學們通過此次“開學第一課”的活動追尋考古界前輩的足跡,緬懷先輩不畏艱辛、開拓進取的偉大業績,感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磅礴精神。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繼續朝著心中的理想和仰望的星空不斷奮斗。

接下來,張騫紀念館黨支部書記張恬綸、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師代表趙叢蒼受邀分別為2021級新生講授“開學第一課”。張恬綸在課堂中介紹了張騫博物館的概況,并提到西北大學和張騫博物館有著羈絆極深的淵源和情感,希望西北大學和張騫紀念館能夠友誼長存,持續開展學術交流,讓張騫相關研究工作邁上新臺階,提升新高度。趙叢蒼回顧了自己和寶山遺址的故事,認為在學術上只要忠誠的付出,那么將收獲無限。振興中國考古學,是時代賦予同學們的使命,希望同學們能學無止境,抱樸守真,成為西大的驕傲。
隨后,2021級文化遺產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本科生孟婧宇、安萊學院文物保護技術專業本科生周思彤、文化遺產學院考古學專業研究生陳洋代表新生上臺發言。在發言中,孟婧宇表示來到西北大學,不僅僅是個人成長道路上的里程碑,更是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的奠基石。“白楊樹之所以高大堅挺,是因為懂得深扎根系。我們之所以能夠行穩致遠,是因為在西大的引領下,我們的前程璀璨斑斕。”周思彤表示,一代又一代的文遺人,就是要在“靈魂層面思考中國文化、中國文明發展演變的規律”,作為安萊學院新一代的文保人,要在一點一滴中擔當起過去和未來,要不負時代,不辱使命!陳洋表示自己很榮幸能夠在張騫紀念館參加“開學第一課”活動,這里是西大考古學的起點,對于西大考古人有著特殊的意義。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也是中國考古學誕生一百周年。“在新的百年征程即將開啟的今天,我們秉持初心,再次出發,為迎來中國考古學的新發展和中國特色文化事業的新建設不斷砥礪向前。”

西北大學主會場的同學帶來了自主創作的“致敬考古百年”朗誦節目,朗誦結束后,全體師生共同觀看西北大學王建新教授為新生送上的“開學第一課”視頻寄語。王建新在視頻中對同學們寄予了殷切希望。希望大家能繼承開拓進取、堅韌不拔的張騫精神,希望有更多 、更年輕的一代堅持不懈,真正在學術上獲得絲綢之路考古話語權。希望我校考古學子能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成為未來新一代的考古學家。

最后,全體師生在文化遺產學院院長馬健帶領下,一起誦讀祭文章節,領悟82年前西大人的學術精神。活動結束后,全體師生參與了“考古百年 未來有我”簽名活動。
一代代西大考古學人秉承“志存高遠、敢為人先、自強不息、執著奉獻”的精神,為中國文物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此次“開學第一課”活動,帶領大家再次觸摸西大考古開啟的地方,追尋西大考古人的初心,致敬中國考古的百年歷程,希望大家回到原點、重識初心,尋根鑄魂!希望考古界新生力量承先輩之志,擔今日之責,開創西大考古新征程!同心同德,接續奮斗,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不斷貢獻新的西大力量!
原文鏈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3757031/rmh2375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