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 李卓然 通訊員 朱悅 )“張宇,歡迎你來到西北大學!”9月1日,在西北大學長安校區2021級新生報到現場,坐著輪椅來報到的新生張宇受到了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師生的歡迎。
張宇出生不久后,被診斷出患有成骨不全癥,俗稱“脆骨癥”。從出生起,張宇骨折了28次,經常往返在家和醫院之間,但他仍然沒有放棄學習,今年以超出陜西省一本線132分的成績,圓夢西北大學。未來他希望成為一名出色的程序員,盡自己所能回報社會。
不放棄 以樂觀面對命運
張宇出生不到兩個月,母親劉延琴在喂奶時,發現了他第一次骨折。因為家人不了解病情,就把這次骨折當成了普通骨折來治療。到了后來,張宇才被診斷出患有成骨不全癥。在五歲時,張宇的腿因為骨折嚴重而完全畸形,他在輪椅上度過了童年、少年。從出生起,張宇先后經歷了28次骨折,經常往返在家和醫院之間,進行大大小小的手術來緩解骨折給身體帶來的影響。
即使命運不公,張宇和家人卻從未放棄,對生活保持樂觀向上。談到病情對自己的影響,張宇說:“我認為我得的這個病對我來說只是限制了活動的空間,其他的都和正常人沒有區別,我還是能夠做想做的事情,這樣就很知足了。”
母親十余年如一日陪讀
張宇堅信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從上學起,張宇的學業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他刻苦努力,沉穩踏實,是任課老師眼中勤學好問、樂觀向上的學生。不僅如此,當同學們遇到問題時,張宇也十分熱心腸地解答。
從二年級開始,母親劉延琴就一直在他身邊陪讀,十余年如一日,一邊照顧孩子起居、接送上下學,一邊兼職工作,維持生計。每天上學、放學,劉延琴或背著或推著輪椅,將張宇送去學校,接回家,從未間斷。回憶起這些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張宇感激地說:“我最要感謝的人就是媽媽,這些年媽媽很辛苦。”
得知張宇被西北大學錄取時,全家人喜極而泣。十幾年的堅持終于得到了回報,曾經經歷的苦澀都轉化為現時的甘甜與喜悅。
學校學院給予特別關懷
在了解到張宇的身體情況后,西北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聯系學校后勤集團,為張宇安排了專門宿舍。考慮到張宇身體的不便和需要陪讀的特殊情況,西北大學將單間宿舍安排在碩博樓一樓,將上床下桌換成了兩張低床,宿舍的衛生間改造成了無障礙坐便器,還添置了桌椅等家具。此外,公寓中心負責人表示,后勤集團為張宇的母親劉延琴提供了較為自由的碩博樓保潔工作,工資收入可以補貼母子二人的日常生活開銷。
入住宿舍后,信息學院輔導員楊帆帶領張宇完成了報到手續、新生注冊、體檢登記、熟悉環境。楊帆表示,除了專門安排宿舍以外,學院還為張宇成立了由研究生、朋輩輔導員和同班級同學組成的對口義務幫扶小組,在學習、校園生活中給他提供各類幫助及學業規劃。
面對學校、學院對自己給予的關懷與幫助,張宇十分感動。“我很感激學校為我提供了這么好的條件,能夠讓我一心學習。”母親劉延琴也很動容:“在開學前我還很擔憂住宿的問題,沒想到學校都給幫忙解決了。”接下來,劉延琴將會在學校一邊工作一邊陪讀。
盡自己所能回報社會
“在前來西北大學的四個多小時車程里,我一直在想怎么度過大學這四年才能做到真正有意義、真正不荒廢時光。”對于今后的四年,張宇希望自己能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為將來工作打好基礎,來回報家人這些年在自己身上的期望與付出。同時,他也想在班級里,在學校中交到許多知心的朋友,打開自己的交際圈,拓展自己的視野。
張宇還希望能加入信息學院的義務維修隊,能夠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學校的同學們提供自己的幫助。“這個社會對我很好,我也希望能盡自己所能回報社會。”
原文鏈接:
http://toutiao.cnwest.com/data/sxtt/share/news/2021/09/02/content_189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