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7月1日慶祝建黨100周年活動,我總的感受是:莊嚴的慶典儀式使人震撼,百年的奮斗歷程讓人感動,偉大建黨精神使人受教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壯舉使人振奮,未來發展目標令人鼓舞。
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逐夢、追夢、圓夢的一百年,是中國共產黨人信仰、信心、信念寫就的一百年,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思想創新的一百年。在這個偉大歷史節點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總結回顧黨的光輝歷史,傳承黨的光榮傳統,賡續黨的紅色血脈,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和勇氣,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哲學社會科學的光榮使命。
一個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質。一所大學的哲學社會科學水平反映了一所大學的學脈積淀、文化底蘊和理想追求。西北大學作為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具有良好的底蘊和基礎。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一是切實完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立足“雙一流”建設,不斷優化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布局,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切實構建各類學科各安其位、共生發展的新格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各學科領域的指導地位。發揮考古學、理論經濟學、世界史等學科優勢,持續彰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注重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創新體制機制支持交叉學科、新興學科發展。大力支持特色學科發展,特別是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科,確保持續研究、不斷深化。
二是積極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進重大創新理論成果產出。深入學習研究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學理闡釋。聚焦中國改革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為創新發展提供中國智慧。立足國際視野,在中國學術話語上形成更大影響,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中國貢獻。
三是加快建設梯隊結構合理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堅持“獎勵高端,調動中間,扶持青年”思路,將人才作為辦學的第一資源和學校事業發展的原動力,以事業發展凝聚人才、感召人才、激活人才,根據人才需要打破體制障礙,為學人提供精準化對接服務。進一步完善學術評價機制,使學術評價更充分體現不同學科領域研究成果的質量、學術品位、社會貢獻和業界影響,引導教師從重視數量和指標走向重視質量和貢獻,逐步形成以質量為導向的新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優化服務科研人員的流程,持續提高科研管理部門的服務效率。
四是進一步涵養哲學社會科學的學養境界。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智慧播撒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引領廣大教師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主動在為黨和人民服務的過程中體現價值追求。引導科研工作者樹立問題導向和精品意識,“推動形成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營造風清氣正、互學互鑒、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
原文鏈接:http://www.cssn.cn/gd/gd_rwxb/gd_ktsb_1681/jxfdxqdbnzczqh/202107/t20210727_5350037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