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考古學教師團隊入選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示范活動入圍名單,我校“考古學教師團隊”入選。

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的重要指示和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的重要舉措。同時,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示范活動認定名單,西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教師團隊”成功通過認定。“考古學教師團隊”此次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是繼“基礎地質學教師團隊”“計算機類專業核心基礎與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教師團隊”“中國古代文學教師團隊”之后,西北大學第四支獲此殊榮的團隊。

“考古學教師團隊”由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陜西省教學名師陳洪海教授領銜,共有成員1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6人,擁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8人次,團隊老中青新結構合理優化,學術方向交叉優勢明顯,是一支師德師風優良、梯隊傳承有序、育人成效突出、科研創新卓越的高水平師資團隊。

長期以來,團隊主動面向國家高等教育與考古事業重大需求,始終致力于培養專業技能扎實、創新能力卓越、國際視野廣闊、家國情懷深厚的復合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經過長期努力探索,團隊引領學科首創了以文化遺產價值為核心的認知、保護與傳承“三位一體”培養體系,構建了基礎拔尖、前沿研究、專業應用、國際聯合的分類分層育人體系,完善了以考古學概論等主干金課為“一核心”,中國考古與絲綢之路考古等專業特色課程為“兩主線”,以科技交叉、人文素養、前沿國際為“三模塊”的課程矩陣體系,并創新了思政引領、課程創新、平臺拓升的考古學“一三三”實踐育人體系。近五年來,團隊成員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擁有國家一流課程5門、教育部思政示范課程1門及教學團隊1個,在全國高校教學創新大賽中獲一、三等獎各1項,入選教育部主題案例1項;指導的學生獲全國新文科實踐創新大賽金獎1項、全國基層就業卓越獎1項、“互聯網+”大賽省級金獎及銀獎3項、陜西省優博論文2篇。聚集國家戰略需求,重大成果不斷涌現。多年以來,團隊聚焦中華文明與絲綢之路文明交流互鑒,開展文明起源與周秦漢唐考古、絲綢之路考古、文物保護技術研究,闡釋了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從“文化認同”走向“國家認同”的歷史軌跡,厘清了絲綢之路文明交流與互鑒的歷史規律,為構建中國考古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了“西大方案”。團隊先后獲評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1個,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教育部重大專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22項,入選“考古中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大項目6項,出版高水平專著14部,在《考古學報》《PNAS》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成果獲評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陜西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甘肅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主持考古發掘項目曾5次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團隊始終牢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囑托,確立了“教育支撐行業、賡續紅色血脈、助力文明互鑒”的社會服務工作思路,團隊依托國家文物局文博干部培訓基地,承擔全國考古領隊班、陜西省市縣文物局長培訓班等行業骨干培訓624人次,助力該基地評估榮獲全國A級;積極參與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考古學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工作,招收28名文博機構行業骨干攻讀博士;主動融入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建設,推動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課”,獲評全國十佳示范項目;全面投入中國-中亞人類與環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撒馬爾罕分中心、鐵爾梅茲分中心建設,中烏合作成果列入中國—中亞峰會涉陜成果,為新時代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注入了強勁的“西大力量”。





< 上一篇

我校離退休教職工書畫集《筆墨長青》首發儀式?舉行

我校召開“文化強省與AI賦能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專題座談會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