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由中國植物學會主辦、陜西省植物學會承辦、我校協辦的中國植物學會2025年“科普走四方”活動在學校太白校區啟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種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康振生,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譚仁祥、馮獻忠、任海,陜西省科協常務副主席李肇娥,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副院長,陜西省科學院黨組成員王雷,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富林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植物學會執行秘書長孔宏智主持。線上線下6萬余人參加會議。
活動上,任海宣讀了植物科學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倡議書。
種康院士作了題為“基于‘大食物觀’科研選題之思考”的報告。他表示,中國植物學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兩翼理論”,積極承擔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的使命,錨定國家戰略需求,開展了“萬人進校園” “植物總動園”以及科普創新作品大賽等活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他希望通過“科普走四方”活動,激發廣大植物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共同構建社會化科普工作新格局。
李肇娥表示,中國植物學會在西安舉辦全國科普月主場活動是對陜西省植物科學領域工作的肯定。她表示,省科協將繼續加強與中國植物學會的合作,圍繞地方特色產業需求,加速植物科學成果在良種培育、生態修復、綠色制造等領域的轉化應用。同時加強科普活動與市民需求、校園教育、鄉村振興深度結合,積極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氛圍,共同守護生態環境“綠色屏障”。
王雷從科普資源體系化建設、科普活動創新化實踐、科普服務精準化覆蓋三方面詳細介紹了當前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在科普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未來工作規劃。他表示將持續深化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的“雙輪驅動”,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普新動能。
陳富林在講話中指出,我校圍繞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植物進化與適應性、特色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同時積極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科普知識。他表示,此次活動對推動植物科學應用與創新、助力地方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他希望大家以此為契機,深入探討、深化合作,共同探索產學研科普協同的新機制、新模式,推動植物科學知識普及與傳播。
陜西省植物學會副理事長、我校教授付愛根表示,希望通過整合植物科學領域資源,加強科學普及,助力植物科學新質生產力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會地合作,為地方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注入科學動力。
中國植物學會2025年“科普走四方”活動通過專家報告、研學教育、植物科學家下基層等科普活動,在科普月期間集中展示植物科學在農業、醫藥、環保、生物制造等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和解決方案。首場活動期間,中國植物學會還將圍繞植物科學助力地方農業、生態、經濟發展等議題與政府、高校、科研院開展交流研討,旨在充分發揮學會的植物科學資源優勢,聚焦陜西地域特色與需求,提升公眾科學素養,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