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京舉行。我校在長安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報告廳設置主會場,在各校區設置多個分會場,集中組織師生員工收看大會直播。
在黨旗、國旗、軍旗引領下,受閱方陣踏著鏗鏘步伐經過天安門,45個方(梯)隊依次亮相,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彰顯著現代化軍隊的威武氣勢。在西北大學主會場,全體在校校領導、校黨委中心組成員,機關、直屬單位、后勤集團干部職工代表,新生軍訓旅參訓教官和學生代表共同觀看大會盛況,大家精神振奮、熱情高漲,會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在各單位分會場、在教室、在宿舍、在實驗室、在考古基地、在支教現場,師生們利用一切條件觀看大會實況。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閱兵現場盛況引起師生熱烈反響。
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彭進業說,在國歌奏響、三軍列陣的莊嚴時刻,作為祖國走向繁榮富強的一名親歷者,一名從教近40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我分享三點體會,一是歷史回響,鑄就民族精魂。閱兵式讓我想起抗戰時期西北聯大師生“為保存中華文脈共赴國難,為開發西北鞠躬盡瘁”的崢嶸歲月。我們必須明白:和平絕非理所當然,而是革命先輩以“愛國情懷”“英雄氣概”“必勝信念”鑄就的豐碑。二是教師使命,傳承抗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作為高校教師,要將抗戰歷史融入課程思政,通過講述英烈事跡、剖析科技抗戰案例(如抗日戰爭時期電訊技術的發展),引導學生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訓,激發學生“科技報國”志向。三是開創未來,矢志教育報國。作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我深刻認同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倡導統一戰線、開辟敵后戰場”的中流砥柱作用。
未來工作中,我將深化立德樹人,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推動科技自強,帶領團隊攻關電子信息領域“卡脖子”技術;弘揚統戰傳統,團結師生筑牢愛國共識,助力民族復興偉業。這場閱兵是震撼的國防課,更是深刻的思想洗禮。吾輩當以“尊崇之心珍視和平,以奮發圖強告慰先輩”,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奮斗不息!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強表示,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我們要把自己的體悟無縫隙地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激活歷史記憶,共創美好未來。一是講好中國抗戰故事,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這些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思政課的重要內容,需要我們講深講透講活,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二是講好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故事,弘揚正確二戰史觀。我們要“堅持正確二戰史觀”,“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唯物史觀和大歷史觀,講好中國亞洲主戰場的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的故事。三是講好新時代強軍故事,建設強大人民軍隊。我們要講好新時代強軍故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為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貢獻。恩格斯說過:“每一次歷史災難都是以歷史進步為補償的。”通過盛大閱兵儀式,喚起集體記憶,重溫苦難輝煌,銘記歷史教訓,不是延續仇恨、制造對立,而是弘揚正義、堅守和平。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需要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艱苦努力;需要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攜手共建,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回答和解決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的中國方案。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歐陽湘元說,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和閱兵式上,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目睹了這一莊嚴肅穆的盛況,內心滿是震撼與感動,也深受教育和鼓舞。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鑄就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化學與材料學科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戰爭年代,化學與材料技術的發展為武器裝備的制造、醫療物資的供應等提供了關鍵支撐;在和平年代,化學與材料更是推動國家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的核心力量。閱兵式上,從高性能復合材料到新型能源材料,從先進電子材料到生物醫用材料,化學與材料學科的前沿成果在國防、航空航天、電子信息、醫療衛生等眾多領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嚴謹的態度,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將愛國情懷融入到化學與材料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了解化學與材料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激發他們對學科的興趣和熱愛,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鼓勵他們為化學與材料事業的發展而努力學習。同時,我也會以身作則,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積極參與科研活動,為化學與材料學科的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區域國別學院副教授王晉表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和閱兵式,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赫赫軍容和威武戰力。受閱方陣如山如岳,受閱官兵氣勢高昂,武器裝備威武雄壯;人民子弟兵激揚英姿勃發,展出的武器裝備雷霆萬鈞,披靡向前,是祖國和平安康的重要基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和閱兵式,展示了祖國的發展成就和包容開放的國際形象。閱兵現場周圍櫛比如鱗的道路和高聳入云的建筑,展示了中國偉大的經濟發展成就;2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共同出席閱兵現場,顯示出了中國不斷增強的國際影響力和親切包容的國際形象;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全球發展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示出中國發展與世界和平的紐帶。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和閱兵式,展示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奮發自強的民族精神。閱兵現場不僅有觀禮的抗日老兵代表,還有來自于兩岸三地和海外的華人華僑代表。閱兵儀式展示了海內外華人團結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更展示出了中華民族自信自強、激揚奮斗的新時代風貌。當抗戰勝利80周年的歷史時刻,與眼前威武宏大的閱兵現場相交匯,時光與空間的交融,讓所有的中華兒女都不禁熱淚盈眶,所有的激動與感動,匯聚成一句話: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地質學系黨委副書記李政倫說,今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收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慷慨激昂、振奮人心,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重大意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艱苦卓絕的偉大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取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場偉大勝利不僅屬于中華民族,也屬于世界人民的勝利。中國人民以巨大的犧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彰顯了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百折不撓的偉大精神。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們更深切感受到責任在肩。新時代的大學生,是民族復興的生力軍。我們要把偉大抗戰精神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在學習中增長才干,在磨煉中砥礪意志,在奮斗中肩負使命,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這次大會不僅是對歷史的深切緬懷,更是對未來的莊嚴宣誓。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地質學系黨委副書記,我將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畢生使命,堅定不移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這是我們對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對新時代最堅定的回答。
文學院2024級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王佳妮說,當國歌奏響的那一刻,我熱淚盈眶——那一刻,油然而生的是一種源自心底的暖流奔涌不息。目睹三軍將士步伐鏗鏘、裝備先進、戰機呼嘯而過,我無比清晰地感受到:這就是我們日益強大的祖國,這就是無數人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捍衛的錦繡山河!今年七月我參加了“三秦學子延安行”,站在寶塔山下,我作為宣講團成員向大家講述延安精神,講述那些在窯洞中點亮真理星火的身影,講南泥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堅韌傳奇。而今天,在這場氣勢恢宏的閱兵中,我仿佛再一次看到了那種精神的賡續與升華——它沒有隨歲月流逝而褪色,而是變得更堅定、更昂揚。我們并非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在了一個和平而強大的國家。這份和平,源于無數人的默默守護與無私奉獻;這份強大,更需要我們青年一代接續奮斗,薪火相傳。作為班級團支書,我會將今日的感動和震撼帶回集體,與同學們一起重溫歷史、展望未來,將我們每個人的青春夢想,融入祖國發展的宏偉藍圖。就像我從延安回來后更懂得“實干”的意義一樣,我也希望更多同學能夠切身理解:“我們怎樣,中國便怎樣”的時代箴言。愿不負青春韶華、不負偉大時代,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守護這盛世中華,吾輩青年,已在路上!
城市與環境學院2024級碩士研究生田樂樂表示,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閱兵儀式,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內心充滿了對國家的自豪和對未來的憧憬。閱兵儀式上,威武的軍姿、整齊的步伐、先進的裝備,展現了中國軍隊的強大和國家的繁榮。這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更是對未來的展望。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安寧。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享受著國家發展帶來的成果,更應銘記歷史,珍惜當下。作為一名青年學生,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以先輩們為榜樣,努力學習,提升能力,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念,勇于擔當,敢于創新,用青春和熱血書寫屬于我們的時代篇章。強國之志,青年之責。讓我們銘記歷史,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生命科學學院2024級博士研究生劉延慶說,長安街上,紅旗漫卷;天安門城樓前,將士列陣。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這一刻,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參閱部隊官兵步伐鏗鏘,仿佛踏著歷史的回響。他們眼神堅毅,身姿挺拔,展現的是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昂揚風貌,傳承的是抗戰先烈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裝備方隊駛過觀禮臺,現代化武器裝備彰顯國防實力,更昭示著唯有強大才能守護和平,唯有自強才能避免歷史悲劇重演。這場閱兵穿越80年時空,將偉大抗戰精神與時代使命緊密相連。當年,中華民族用血肉之軀筑起救亡圖存的長城;今天,人民軍隊以精兵勁旅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發展。歷史告訴我們,和平需要實力來捍衛,尊嚴需要奮斗來換取。
仰望戰機翱翔長空,耳邊仿佛響起歷史的警鐘。紀念勝利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汲取前行力量。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今天,這場閱兵是一次全民歷史教育,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淬煉——以史為鑒,方能開創未來;銘記歷史,才能永葆和平。
我校2025年學生軍訓旅三營20連學員、經濟學(基地班)本科新生王梓涵說,看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我感到無比感動,為祖國的強大感到深深的自豪和驕傲。閱兵式上,整齊的方陣、先進的裝備,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防實力,這讓我聯想到經濟學中的資源配置。今天中國的和平,離不開國家將資源合理配置到國防建設中的努力。于我們而言,大學的軍訓也是對我們新生自身的時間、精力和意志的一種優化“配置”。嚴格的訓練提升了我們的素質和意志力,給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做好準備。作為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我們更要明白和平穩定的環境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我們只有以先輩為榜樣,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才能更好地為國家的經濟建設貢獻力量,維護國家和平,促進國家的繁榮昌盛。同時,我也會珍惜當下軍訓的機會,磨練自我,以一個更好更新的姿態迎接未來的挑戰。(圖/馬騫 錢舟 段榮 杜英杰 校內各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