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國家重大人才計劃領軍人才、教育部重大人才計劃青年學者、中央民族大學知行講席教授王海鋒做客我校“侯外廬學術講座”,作了題為“以經典文本閱讀激發思想活力——基于‘文本-文獻學’范式的歷史考察”的專題講座,哲學學院師生代表參加了講座。
講座中,王海鋒教授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方法論自覺,重點探討了原創性方法論體系的建構問題。該體系包含現實性、對話性、文本-文獻學以及中國化四種研究范式。其中,中國化范式因其鮮明的時代特征而具有獨特價值,文本-文獻學研究范式則更具基礎性地位。
王海鋒歸納了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三大特征:文本未完成性、論證論戰性和傳播復雜性,據此提出五維閱讀體系(馬克思原著、中共理論文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著作、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成果、中西哲學經典),以提升研究深度。他將中國馬克思主義文本研究劃分為:1949-1978年理論大眾化(教科書主導)、1978-2000年學理回歸(“回到馬克思”轉向)、2000年至今實踐對接(文本與現實互動)三個階段。 在經典解讀方法論上,王海鋒提出“三位一體”研究范式——文獻學基礎(版本校勘)、解釋學循環(語境闡釋)、現實觀照(理論創新)。這一范式既避免本本主義與實用主義極端,更為跨學科研究提供支撐,在歷史學(唯物史觀的整體視角)、政治哲學(公平正義理論)、文化研究(共同體機制)等領域展現出顯著解釋力。
講座結束后,王海鋒教授就哲學大眾化問題、跨學科研究方法論問題、經典詮釋學問題等與參會師生們展開了深入交流。

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