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我校與西安石油大學聯合承辦,長安大學與西安科技大學協辦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研討會暨中國高校地學院(系)院長(主任)2025年聯席會議在我校太白校區召開。
教育部高等學校地質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主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賴旭龍,教指委副主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王根厚,西北大學原副校長賴紹聰,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陸現彩,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志飛,西安石油大學黨委副書記程永清出席會議。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等36所高校地學院(系)的106名負責人參加會議。
開幕式上,張志飛代表學校對嘉賓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本次會議圍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在地球科學應實現以教育為基礎、以科技為引擎、以人才為紐帶,形成“教育輸出人才、人才推動創新、創新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環,相信通過本次會議的召開,加強高校之間的合作,為地球科學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作出新的貢獻。
程永清介紹了西安石油大學的辦學歷程和學科特色。他強調,地質學發展關乎國家的能源安全、生態環境建設以及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需不斷加強地質學拔尖人才的培養與實踐、地學教學與科研體系平臺建設與共享,積極推動學科交叉融合下地質一流學科的建設與優化布局。他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各個院校之間能夠加強交流與合作,共謀實習基地共享與校際合作,共同努力推動我國地質學教育事業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賴旭龍對會議承辦單位與協辦單位的精心組織表示感謝,對各位嘉賓以及教育管理者們致以敬意,并預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他指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是國家為教育事業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地質學教育教學改革須面臨“學科發展轉型”和“數字技術賦能”雙重挑戰,新形勢下要求我們需要在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及師資人才隊伍等方面深化改革。他表示,本次會議對深化地質學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具有深遠意義,希望大家能夠攜手共進,為我國地質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在院長論壇環節,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地學院(系)負責人圍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進行了交流匯報,分享了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實踐經驗。我校地質學系龍曉平教授、朱韌之副教授分別作了題為“秦嶺及盆山系統實踐育人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以科學問題為導向,構建地球物質科學課程”的報告。龍曉平教授基于秦嶺于我國生態、地理、地質以及文化的重要性,發起“中國秦嶺盆山系統實踐基地”聯合共建倡議,擬建成以秦嶺盆山系統為核心的多學科交叉綜合野外實踐基地,打造國內領先的高校地質學實踐教學標桿基地,與會嘉賓反響熱烈,表示支持。
會議宣布了下一屆擬承辦聯席會議單位,相關單位負責人進行了表態發言。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赴華北板塊南緣及秦嶺造山帶開展野外考察,并參觀秦嶺博物館,實地深化理論與實踐結合。
本次會議通過主題研討、經驗交流與實地調研,進一步明確了地球科學領域教育改革方向,強化了高校間的協同創新機制,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培育新時代地質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